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青藏高寒区优良牧草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甘肃
获奖等级: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韩天虎;俞联平;赵桂琴;孟祥君;柴继宽;马爱霞;杜笑村;张起荣;武慧娟;曾亮;陈兴荣;周栋昌;张林;俞慧云;潘正武
第一完成单位: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获奖时间:
2018
项目名称:
高寒地区优良牧草种子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联系人:
张洁
联系电话:
13919952535
电子邮件:
邮编:
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刘家坪139号
合作完成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天祝县草原工作站;甘肃晟达草业有限公司;甘肃三宝农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
单位电话:
0931-8344671
传真:
0931-8344043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甘肃省农牧厅
摘要:
  我国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甘肃的甘南和祁连山区等高原地区属典型的高寒牧区,受高海拔寒冷气候条件制约,以放牧藏羊和牦牛等特有畜种为主,生产方式传统落后,加之高寒牧区牧草生长期短,可栽培牧草品种短缺且人工草地数量有限,随牧区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养畜数量的不断扩张,草畜矛盾,尤其季节性饲草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甘肃省是我国六大牧区之一,草地畜牧业是草原牧区重要的基础产业。然而甘肃主要牧区大都处于青藏高原及祁连山高海拔寒冷地带,牧草生长期短,枯草期长,冬春饲草短缺,加之近年牧民盲目增加家畜数量,更加剧了草畜矛盾,冷季饲草及营养缺乏,导致家畜掉膘甚至死亡,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天然草地压力,引起草场退化。同时,受高寒气候条件制约,可用于饲草生产的人工栽培牧草品种单一,且缺乏适宜高寒牧区人工草地生产的优质高产栽培品种。选育和推广适宜在高寒气候条件下栽培种植的优良牧草,在牧区及其周边发展人工种草,建立高寒牧区冷季饲草生产基地,是有效缓解牧区冷季草畜矛盾,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项目立足高寒牧区冷季饲草短缺现状,针对当前草地畜牧业生产由传统放牧为主向季节性补饲、舍饲、半舍饲发展对优质牧草生产及饲草基地建设需求,进行了适宜高寒地区栽培种植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和多年生豆科牧草的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研究完善和集成配套育成品种良种繁育及优质牧草生产的技术与方法,制定牧草及种子生产相关技术规程,建成稳定的牧草生产和种子扩繁基地。在青海、西藏等青藏高寒区推广,为高寒牧区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及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驯化选育出多年生豆科牧草“天祝斜茎黄芪”。播种第2~4年初花期一茬草平均鲜草产量23.88t/h㎡,干草产量7.16t/ h㎡,鲜草产量较野生状态增产4.33倍,平均粗蛋白含量17.1%,平均种子产量186.15kg/ h㎡。该品种于2014年登记为省级草品种(甘审GCS016),同年进入国家区试网。   2、育成一年生燕麦新品种“陇燕1号燕麦”。在高寒地区鲜草产量74.36t/h㎡,较当地燕麦增产26.76%,干草产量19.04t/h㎡,增产28.60%,种子产量5040kg/h㎡。该品种于2013年登记为省级农作物品种(甘认麦2013001)。   3、建成原种田70亩,其中陇燕1号燕麦原种田50亩,天祝斜茎黄芪原种田20亩。建成种子扩繁育450亩,其中陇燕1号燕麦扩繁田400亩,天祝斜茎黄芪扩繁田50亩。2014~2016年,在天祝、肃南、甘南、通渭、岷县、肃南等高寒及二阴地区完成示范面积5000亩以上,省内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197.05万亩以上,省外西藏和青海推广种植55.50万亩。   4、研发并发布了“燕麦 陇燕1号”(DB62/T2733-2016)品种标准、“燕麦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62/T1857-2009)、“燕麦青干草生产技术规程”(DB62/T2317-2013)、“燕麦青贮技术规程”(DB62/T2730-2016)。制定了“天祝斜茎黄芪”和“甘引1号黑麦”品种标准,“高寒地区饲用黑麦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经甘肃省草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报送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入2018年审定计划。   5、结合草地畜牧业转型及牧区养殖小区、养殖合作社发展对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的需要,创立了“饲草料配送中心+饲草基地+养殖实体(合作社、小区、户)”的牧区饲草生产供应模式。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