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优质食用稻米的RVA谱特征及其遗传基础与辅助应用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奖
- 获奖区域:
- 浙江省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舒庆尧; 包劲松; 吴殿星; 舒小丽; 沈圣泉; 夏英武
- 关键词:
-
食用;
稻米;
优质;
稻;
遗传;
基础;
遗传基础;
特征;
- 第一完成单位:
- 浙江大学
- 获奖时间:
- 2010
- 项目名称:
- 淀粉基因组合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及育种利用
- 联系人:
- 农学院
- 联系电话:
- 0571-86971405
- 电子邮件:
- kyk.cab@zju.edu.cn
- 邮编:
- 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388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571-87951111
- 传真:
- 0571-88981358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浙江大学
- 摘要:
- 稻米是我国传统主食。不同水稻品种以及不同地点/季节生产的稻米的食用品质存在巨大差异,但是传统的评价指标往往难以很好的区分食用品质的差异。如直链淀粉含量被认为是决定稻米食用和蒸煮品质的最重要因子,然而以往众多的研究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相似的品种,其食用品质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既能更好反映稻米食用品质又能快捷地加以测定的稻米品质特性,确定其遗传基础和环境调控机制,建立更科学的评价技术和体系,培育出水稻优质新品种,同时发展优质食用大米的栽培和生产体系。
米粉在蒸煮过程中,伴随着加热、高温和冷却的过程,其粉浆的变化会形成特征性粘滞性淀粉谱。采用粘度速测仪(Rapid Visco Analyser,RVA)可快速简便地测得粘滞性淀粉谱(RVA谱)。在浙江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本项目在国际上最先研究了RVA谱主要特征值与米饭质地之间的关系及RVA谱主要特征值的遗传基础和环境控制机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绩。
(1)发现RVA谱能有效区别不同蒸煮食用品质的水稻品种,提出了优质食用稻米的RVA谱2个最重要的特征值,即崩解值要大于100RVU而消减值要小于25RVU。
(2)开展了稻米淀粉粘滞性的遗传研究,发现RVA谱特征值主要受Wx基因控制,揭示了RVA谱特性的经典遗传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学基础。
(3)结合育种实践,提出食用优质稻米的RVA特征选择指标,建立了一套基于RVA谱食用优质水稻辅助选择新技术;
(4)利用建立辅助选择技术,成功用于食用优质品种、突变体和辐照材料改性的研究。
本项成果共发表研究论文18篇,其中SCI论文7篇。上述的研究论文共被引用705次,其中国内引用582次(他引549次)、SCI杂志引用123次(他引90次)。代表性的研究论文《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食用品质的关系.》系国内最早报道RVA谱特征与食用品质关系的论文,已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单篇引用已高达242次(其中他引224次)。本项成果提出的主要结论已经被国内外大量后续研究所证实,并用于指导优质品种选育和优质栽培体系的建立。本项目本身利用建立的RVA分析辅助技术已培育优质水稻新品种2个,并开始大面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