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川渝地区极端高温干旱发生规律及成因研究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重庆市
获奖等级: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程炳岩; 马振峰; 孙卫国; 邓北胜; 王银民; 胡豪然; 王裕文; 何永坤; 刘晓冉; 张天宇; 周浩
关键词:
发生规律极端高温干旱川渝地区高温研究地区发生规律高温干旱成因
第一完成单位:
重庆市气候中心
获奖时间:
2010
项目名称:
川渝地区极端高温干旱发生规律及成因研究
联系人:
程炳岩
联系电话:
023-89116083
电子邮件:
邮编:
地址:
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1路68号
合作完成单位:
四川省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单位电话:
023-89116083
传真:
023-89116102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重庆市气候中心
摘要: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大,强度增强,特别是高温干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危害。川渝地区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条件下,受副热带大气环流系统影响,高温干旱频发,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干旱,而危害最大、频率最高的则是发生在盛夏7~8月间的高温伏旱灾害。因此,开展川渝地区极端高温干旱气候事件发生规律与成因的系统诊断分析,对提高重庆市应对高温干旱气候事件的服务水平以及气象防灾、减灾的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本项目为中国气象局2007年度气候变化专项 (CCSF2007-24),由重庆市气候中心牵头,联合四川省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同完成。 通过本项目研究,圆满完成了项目合同书规定的研究任务,取得了重要成果。利用川渝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历史气候资料,借助现代气象统计诊断分析技术,对川渝地区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气候事件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典型高温、干旱年发生时大气环流各特征量、海温异常、地面射出长波辐射,季风水汽输送、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等多方面的反应,重点系统分析了2006年川渝地区极端高温干旱的可能原因;特别对重庆汛期高温、干旱的趋势预测信号进行了综合诊断,并设计了用于汛期干旱高温趋势预测的物理概念模型。研究成果已在中文核心科技期刊发表论文7篇,培养硕士3名。 项目研究成果的业务应用效益显著。一是对川渝地区极端高温、干旱气候事件发生规律的相关技术成果,为建立省市级气候变化业务能力,开展气候变化问题宣传、《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编制、首期《重庆市气候变化公报》制作与发布等提供了重要技术基础;二是对川渝地区极端高温、干旱气候事件发生规律的成因探讨及汛期高温干旱趋势预测信号分析,为开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与预警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年度气候灾害发生趋势分析、汛期短期气候预测等业务服务中获得了应用,提高了业务服务能力与技术水平,项目研究成果的业务效益与服务社会效益显著。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