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优质强筋高产多抗高效小麦新品种新麦19号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河南省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赵宗武; 蒋志凯; 董昀; 马华平; 范永胜; 刘朝辉; 王映红; 陈菊霞; 李习军; 吕晶; 付亮; 郭秋荣; 盛坤; 杨丽娟; 王蕊
- 关键词:
-
品种;
小麦新品种;
优质;
小麦;
强筋;
高效;
优质强筋;
多抗;
新品种;
高产;
- 第一完成单位:
-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 获奖时间:
- 2011
- 项目名称:
-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 联系人:
- 赵宗武
- 联系电话:
- 0373-6202851
- 电子邮件:
- zzw3179@126.com
- 邮编:
- 地址:
- 河南省新乡市新汲路114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
- 单位电话:
- 0373-2211570
- 传真: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新乡市科技局
- 摘要:
- 新麦19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法国VPM材料自主创造出桥梁育种亲本(C5/3577)F3d1s,利用常规育种技术和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辅助选择、小麦高蛋白高赖氨酸选择等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育成集半冬性高产抗病强筋抗冬寒耐春冻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创新品种。2006年分别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品种审定(豫审麦2006001、国审麦2006015),2007年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CNA20040393.1),2008年起被列为河南省半冬性小麦主导品种和河南省良种推广补贴品种。
1.简要技术说明
(1)高产稳产广适
2004~2006年3年6组(次)河南省、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9公斤,比高产中筋对照豫麦49号平均增产6.3%,亩增产30.9公斤,比高产强筋对照新麦18增产4.33%,亩增产22.5公斤,区试最高亩产663.3公斤;2006年百亩方超高产示范田经河南省科技厅专家组验收,实打实收产量为657.9公斤/亩;2009年6月3日河南省农业厅组织专家组对10万亩优质商品粮示范田进行现场验收,亩产549.6公斤;2010年6月1日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10万亩优质商品粮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亩产559.2公斤/亩。
(2)优质强筋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GLu-A11、GLu-B17+9、GLu-D15+10。国家黄淮南片和河南省区域试验、全国小麦品质鉴评活动、农业部全国小麦质量检测等多年多次品质测试结果平均:容重805g/L,粗蛋白16.0%,湿面筋31.7%,吸水率56.3%,稳定时间10.0min,面包评分90分,达到国标GB/T17892-1999强筋小麦标准。
(3)抗病性突出
新麦19含pm4+pm8抗白粉病基因和抗条锈基因。中国农科院植保所2005、200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抗性表现为四抗一慢:条锈病高抗,白粉病免疫-高抗,秆锈病中抗,叶锈病慢病—免疫,赤霉病中感—高感,纹枯病中抗—中感。
(4)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优良
半冬性,株高75厘米左右。幼苗半匍匐,健壮,抗寒性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亩成穗数多。株型适中,穗层整齐,叶片上冲,长相清秀。长方型穗,穗大匀称,结实性好,穗粒数较多。叶片功能期长,灌浆快,抗干热风,落黄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亩穗数40~45万,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1克左右。
(5)适宜区域
适宜河南中北部、皖北、苏北、山东菏泽、陕西关中及河北邯郸以南等黄淮麦区中高肥早中茬地种植。
2.应用前景
新麦19号的大力推广,满足了当前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需求。至2011年累计推广2630万亩,增产优质小麦7.92亿公斤,节支总额1.32亿元,累计社会经济效益15.6亿元。新麦19号经过几年的推广应用,高产优质节本栽培技术已经被农民掌握,高产优质的目标能够稳定实现,品质也达到粮食企业和面粉加工企业认可,预计在黄淮麦区种植面积会稳定在400~600万亩之间,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将继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