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黄喉拟水龟的引进与驯养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奖
- 获奖区域:
- 广东省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陈永乐; 朱新平; 魏成清; 刘毅辉
- 关键词:
-
水;
引进;
驯养;
黄喉拟水龟;
喉;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获奖时间:
- 2004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陈永乐
- 联系电话:
- 020-81617094;81617543
- 电子邮件:
- 邮编: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朗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20-81617543
- 传真:
- 020-81616162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农业部
- 摘要:
-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黄喉拟水龟的引进与驯养》(原名为《越南石龟的引进与驯养》)课题是农业部948项目,编号983096。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越南石龟与我国石龟在形态、生活习性及生长方面有一定差异,其生长较我国种类快,而且个体大。本项目运用生态及营养生理的方法,提高黄喉拟水龟的产卵率和孵化率及苗种的成活率、生长率,实用性高,容易推广应用。增殖龟类动物,不仅可以保护和拯救龟类动物,而且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该项目达到了以下指标:
(1)越南石龟与我国石龟的比较与鉴定;
(2)较完善的繁殖技术,产卵量超过9枚/只雌龟,受精率达79%,孵化率高了10-23%,共育龟苗10000只以上,培苗成活率超过93%,比当地高了10%左右;
(3)建立了成熟的养殖技术,详尽研究了黄喉拟水龟的生长,总结了养殖技术规程,推广养殖9500只,总重超过2800公斤;
(4)实现全人工繁殖,获得了子二代;
(5)技术推广,在广东、广西推广龟类养殖技术,产生了约5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首次研究并测定了引进石龟与本地石龟的细胞基因组DNA、生物组织组成、一般营养成份、氨基酸和脂肪酸,为石龟的种质鉴定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2)对野生的黄喉拟水龟进行了驯化,建立了黄喉拟水龟全人工繁殖、种苗稳定生产的技术,总结了养殖技术规程,提高了繁殖力、孵化率及苗种成活率,对黄喉拟水龟的生产开发、推广及野生资源的保护有重大意义;
(3)对黄喉拟水龟在表型、生长、繁殖生态及PCR-RAPD分子标记进行了比较研究,首次建立了南、北方的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可以有效、快捷、准确地鉴别南、北两个种群。
四.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1)在广东广州进行示范繁殖、养殖,在广东佛山、顺德、茂名,广西南宁、钦州等地进行了多年的养殖试验与推广,证明该项目已达到规模生产水平。同时也可以在长江以南地区乃至全国推广养殖。
(2)目前,黄喉拟水龟的种群数量还比较少,远没有满足人们的需求,而黄喉拟水龟的繁殖力有限,除了提高繁殖力外,还需扩大种群中的繁殖群体,增加雌龟的数量。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性别控制的方向入手,有目的的增加雌龟的数量,以扩大种群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