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萧氏松茎象防治技术研究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湖北省
获奖等级: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高发祥; 闵水发; 雷永松; 赵飞; 雷文涛; 汪泽鸿; 吴峰; 陈彪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技术防治防治技术研究技术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
获奖时间:
2006
项目名称:
联系人:
闵水发
联系电话:
027-51796180
电子邮件:
minshuifa@126.com
邮编: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方家咀特1号
合作完成单位:
荆门市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站
单位电话:
027-87399342
传真: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湖北省林业局
摘要: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为2001年在我省新发现的一种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的害虫。该虫以幼虫在树干基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钻蛀危害,轻则引起大量流脂,影响松树生长和松脂产量,重则切断树木的养分输导,导致整株松树枯死。该虫具有生活隐蔽和以人为传播为主的特点,如不及时研究防治对策,势必对占我省林业半壁江山的马尾松和国外松造成严重威胁。针对上述情况,湖北省林业局于2002年下达了《萧氏松茎象防治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安排了6万元经费。由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主持完成该项目,合同编号为K200208。 2002年3月至2005年2月,课题组通过系统地调查该虫分布及危害状况,掌握其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采取野外观察和搭棚饲养观察,摸清其生物学特性;开展防治试验,寻找最佳防治药剂及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大田示范,将研究结果应用于防治工作中。经过调查、田间试验、观察统计、室内分析等研究手段。 主要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摸清了该虫在湖北省的发生范围及危害程度,发现其发生的最北界超过北纬30度。   2、掌握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现该虫除以成虫和幼虫越冬外,在湖北还有部分以蛹越冬。   3、首次采取排泄孔注药的施药方式,找到了较好的防治方法。在采用排泄孔注药的同时,结合营林技术及检疫防治,制定出了一套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在大量试验基础上,本项目通过田间示范、工程治理现场会等形式,对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推广应用。2003~2004年,在荆门市推广防治萧氏松茎象1930hm^2,防治效果均达到85%以上,有虫株率从21%降到了4.5%。防治区比对照区增加松材11580m^3,新增产值347.4万元,防治总成本为29.36万元,新增利税318.04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1。 在宜城市推广防治萧氏松茎象2750hm^2,防治效果均达到85%以上,有虫株率从17%降到了3%。防治区比对照区增加松材14850 m^3,新增产值445.5万元,防治总成本为34.18万元,新增利税411.32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该项技术适合在全国萧氏松茎象发生区域推广应用。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