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花椰菜废弃茎叶的综合利用研究与产品开发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甘肃省
获奖等级: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汪建旭; 冯炜弘; 杨道兰; 王永林; 谢小冬; 高维东; 纪银莉; 李登飞; 胡晓娇; 张雅楠; 张艳; 尹燕; 郑琛; 何元翔; 史永梅
关键词:
开发综合利用利用利用研究花椰菜产品茎叶综合产品开发研究椰菜
第一完成单位:
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
获奖时间:
2013
项目名称:
花椰菜废弃茎叶的综合利用研究与产品开发
联系人:
汪建旭
联系电话:
0931-5278568
电子邮件:
wjx3729806@163.com
邮编:
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256号
合作完成单位:
甘肃华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农业大学; 兰州大学
单位电话:
0931-8580497;8583326;8583013
传真:
0931-8580710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兰州市科学技术局
摘要:
1、项目来源 本项目是由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自选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在全国花椰菜种植地区及牛羊猪等家畜养殖地区均可以采用本项目的技术,在其他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有借鉴意义。本项目采用微生物的厌氧发酵原理、蛋白质等电点原理、高分子聚合物基团反应及桥联作用等技术原理,对本项目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项目管理方面,根据合作单位和技术人员的条件和特长,采用子项目的形式进行管理,各子项目签定了合同,规定了项目的指标、内容和目标。 3、性能指标 ①花椰菜茎叶青贮饲料在完成中试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青贮饲料的技术规程,中试产品质量达到DB34T 650-2006。 ②花椰菜叶蛋白产品技术指标:总叶蛋白呈茶绿色,有花椰菜特殊气味,蛋白质含量≥30%,脱水叶蛋白粗蛋白产量达到欧盟叶蛋白生产水平(1t鲜草提取脱水粗蛋白3kg以上)。 ③花椰菜纤维素技术指标:膳食纤维呈白色且无草腥味,膨胀力≥7.50mL/g,吃水力≥8.37g/g,pH值5.0~7.5,水分≤5%。 4技术成熟度 (1)以花椰菜茎叶为原料,确定青贮添加剂的最佳配比为:青黄贮酶3 mL·kg-1、活性乳酸菌2×108 CFU·kg-1、玉米粉4 %时,并进行了中试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制定了花椰菜茎叶青贮饲料的生产技术规程。 (2)采用酸提壳聚糖絮凝沉淀法提取花椰菜茎叶叶蛋白,最优工艺条件为: 壳聚糖絮凝剂0.4 mg/mL,料水比为1∶4,pH 为4.0,叶蛋白得率为13.93 %(m d),蛋白质提取率为36.74 %,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57.24 %。经过中试研究,脱水叶蛋白粗蛋白产量达11.61 kg/t。在国内外同类技术中处于领先水平。 (3)以提取叶蛋白后的花椰菜茎叶渣为原料进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及脱色工艺研究,使生物资源多级利用,提高了蔬菜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4)本项目提出了适宜甘肃高原夏菜尾菜的综合利用模式,为科学有效的解决甘肃高原夏菜无公害生产基地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了农田资源的高值利用,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5、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 经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查新,本课题以花椰菜废弃茎叶为原料,确定青贮添加剂的最佳配比为:青黄贮酶3 mL·kg-1、活性乳酸菌2×108 CFU·kg-1、玉米粉4 %;制定了花椰菜茎叶青贮饲料技术规程;采用酸提壳聚糖絮凝沉淀法提取花椰菜茎叶蛋白,脱水叶蛋白粗蛋白产量达11.61 kg/t;以提取叶蛋白后的花椰菜茎叶渣为原料,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以上研究,除本查新项目委托单位报道的文献,国内外未见相同文献报道。 6、推广应用前景 本项目研究内容涉及食品科学、动物营养、生物技术等多个农业领域,研究、攻关时间较长,多个子项目平行或交叉推进,在全国花椰菜种植地区及牛羊猪等家畜养殖地区均可以采用本项目的技术,在其他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有借鉴意义。项目实施以来,项目组在新技术研究推广过程中,本着边试验,边示范推广的工作思路,在甘肃省各地州市积极推广花椰菜废弃茎叶的综合利用技术,做到了只要蔬菜废弃物的地方,就有项目组成员的身影。3年来,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万亩,获得经济效益2640余万元,科技投资年均收益率为 15.96元/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本项目提出了适宜甘肃高原夏菜尾菜的综合利用模式,为科学有效的解决甘肃高原夏菜无公害生产基地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了农田资源的高值利用,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