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贝、虾活性成分研究及高值化利用技术开发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天津市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
袁春营; 崔青曼; 杨方辉; 孙晓朋; 孙会芳; 董景岗; 许江鹭; 张艳; 李小双
关键词:
开发利用技术利用技术成分技术开发活性活性成分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
获奖时间:
2012
项目名称:
联系人:
科技处
联系电话:
022-60602840
电子邮件:
ldc@tust.edu.cn
邮编:
地址: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38号
合作完成单位:
单位电话:
022-60273305
传真:
022-28193600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摘要:
  针对生产中提出的严峻问题,进行系列关键技术攻关,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四角蛤蜊糖胺聚糖的分离提取、纯化及功能活性分析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SAS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四角蛤蜊糖胺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的条件是水料比3:1,酶解时间4h,酶添加量1﹪(以底物质量计);对粗提的糖胺聚糖进行吸附、透析、CTAB沉淀等纯化工艺,获得纯度95﹪的糖胺聚糖,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GAG图谱斑点有明显的拖尾,表明制品中糖胺聚糖种类不均一或分子量分散性较大;通过研究糖胺聚糖的功能活性,证实糖胺聚糖具有较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抗凝血活性。   2、新型动物蛋白源养殖鲫鱼试验   从四角蛤蜊提取糖胺聚糖后的下脚料中制备新型动物蛋白源,用于鲫鱼养殖,通过测定增重率、摄食率和饲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指标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免疫学指标,证实该蛋白源具有较好的促生长效果,同时能够提高养殖动物机体的免疫力。   3、双响应面法优化脉红螺牛磺酸提取工艺技术研究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在自然pH条件下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对牛磺酸提取率的影响,建立各因子与牛磺酸提取率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是:料液比1:3、提取时间2h、乙醇浓度70﹪。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提取2次,牛磺酸提取率为0.7307﹪,与理论计算值0.73782﹪基本一致。   4、牛磺酸对鲫鱼的诱食效果研究   以鲫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脉红螺牛磺酸对鲫鱼的诱食效果,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后能显著提高鲫鱼的增重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提高饲料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同时通过观察统计试验鱼进入试验区和对照区中的次数,证实牛磺酸对鲫鱼具有较好的诱食作用。   5、毛蚶血红蛋白的提取、纯化与抗菌活性分析   将毛蚶的血细胞溶胀破碎,离心,过滤得粗血红蛋白,再经硫酸铵盐析,G-25葡聚糖凝胶柱纯化,得纯血红蛋白,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该血红蛋白分子量为18.425kD。   用藤黄微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酵母菌进行血红蛋白抑菌活性检测,发现只有藤黄微球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   6、海湾扇贝加工废弃物糖胺聚糖、牛磺酸分离提取技术   采用双酶酶解工艺,从海湾扇贝加工废弃物中提取糖胺聚糖和牛磺酸,糖胺聚糖的粗提率达到0.86﹪,纯度达到94﹪,牛磺酸提取率达到0.56﹪。   7、凡纳滨对虾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技术   乳酸菌-內源酶耦合处理凡纳滨对虾加工废弃物,筛选最佳发酵时间为48h,最佳营养糖类为葡萄糖,最佳固液比为1:2,粗虾青素的提取率为1.03﹪(湿重计),甲壳素的产率16.58﹪,制备的复合蛋白粉营养价值很高,有望成为替代鱼粉的优良蛋白源。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