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橡胶树新型增产素研发及产业化生产
获奖名称: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
获奖区域:
中国农学会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
林钊沐,罗微,林清火,李智全,茶正早,黄华孙, 魏小弟,吴小平,何鹏,范高俊,刘俊良,王秀全,华元刚,贝美容,张培松
关键词:
产品橡胶树增产生产研发割胶产业化生产提高生产线营养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4-2015
项目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邮编:
地址:
合作完成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天然橡胶 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热农橡胶科技服务中心
单位电话:
传真: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来源网站:
中国农学会
来源网址:
http://www.caass.org.cn/
摘要: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质和工业原料,由于受资源约束,目前我国年产仅80多万吨,仅满足需求的20%左右,已存在一定的战略安全隐患。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我国天然橡胶的自给率已不大可能,通过品种改良及胶园更新也无法在短期内大幅提高产量,而利用乙烯利进行刺激割胶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生产上存在使用单方乙烯利刺激割胶引起养分流失、橡胶树生产受抑制和死皮率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工艺落后等问题,本成果基于橡胶树营养生理和产排胶特点,研制出橡胶树营养增产素,自主设计了生产工艺,研发半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及应用,为我国橡胶生产走上高产、高效和安全道路提供技术和物质保障。 二、创新成果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研制出系列新产品,提高了橡胶产量,延长胶树经济寿命。 依据橡胶树营养生理和产排胶特点,开展了钼、锌、硼等微量元素和赖氨酸等有机养分的作用机理和效果研究,研制出橡胶树新型增产素。产品应用平均提高产量5%以上,割胶用工减少30%以上,死皮发病率相对降低2/3,耗皮量减少20%-40%,胶树经济寿命延长1/4-1/3(8-10年)。 2、自主设计了生产工艺,解决了生产关键问题。 针对产品pH值、营养元素含量和粘稠度及加工过程的温度等关键技术指标,综合运用pH值在线检测、机械搅拌、恒温加热、聚乙烯醇先吸胀再溶解、冷却机组快速冷却等方法,自主设计出橡胶树营养增产素生产工艺,解决了生产过程中搅拌不均匀、容易烧焦、聚乙烯醇难溶解和冷却速度慢等关键问题。 3、自主研发了生产线,实现产品产业化生产。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关键参数,对主要设备进行自主选型、定制、组配,研发了一条日产6吨,年产2000吨的生产线。其生产效率是人工配制的5倍;能耗低,燃料成本降低2/3;环保,废气和废液排放少;产品均匀度和稳定性好。 4、制定了《橡胶树割面营养增产素》企业生产标准,通过了产品的肥料登记,注册了“橡丰”牌产品商标。 5、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 6、研究成果获得3项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系列产品获得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 三、应用情况及经济社会效益 1、应用情况及经济效益: 目前生产线年产产品约700吨,直接年新增产值约700万元,每吨产品利税0.3万元,三年累计新增利税630万元。产品已在海南农垦及广东农垦和海南儋州、白沙、琼中等市县部分民营胶园使用(分别占全国和海南可使用面积的12%和20%)。三年多累计应用面积达18.2万公顷,平均提高橡胶产量5.0%,共增产干胶1.22万吨,新增利润2.25亿元。 2、社会效益: 本成果促进了橡胶树营养增产素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通过产品的应用,提高橡胶产量,促进胶农增收,同时降低耗皮量20-40%,减少割胶用工30%以上,延长胶树经济寿命8-10年,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国产胶的市场竞争力。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