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松浦镜鲤新品种选育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黑龙江省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
石连玉; 李池陶; 贾智英; 张志华; 韩英; 王立安; 安福臣; 胡雪松; 张玉勇; 祖岫杰; 闫有利; 胡姝; 孔令杰; 王炳谦; 谷伟; 薛淑群; 葛彦龙; 杜海清; 李迎宏; 张旭斌; 王昕阳; 朱华; 高海水; 鹏本初; 郭焱; 王忠民
关键词:
新品种选育品种松浦镜鲤品种选育选育新品种镜鲤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1
项目名称:
德国镜鲤品种提纯、改良、选育及推广应用研究
联系人:
科研处
联系电话:
0451-84601365
电子邮件:
邮编:
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发街43号
合作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绥化市北林区水产局
单位电话:
0451-84601365
传真:
0451-84604803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摘要:
任务来源:黑龙江省科技攻关(GB04B506)。 技术原理:采用课题组创建的多性状复合群体选育结合微卫星和电子标记技术进行个体选育的育种方法。在德国镜鲤选育系(F4)的基础上选育镜鲤新品种。 项目要求的主要研究内容:1.到2005年建立4个提纯的德国镜鲤家系(F5)。2010年选育出两个德国镜鲤新品系,其中一个生长速度比现有群体快10%以上、成活率达95%、除背腹鳍基部外体两侧基本无鳞。另一个除具有上述基本特征外为红体色。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篇以上,形成一整套的大规模从德国镜鲤优良苗种培育到商品鱼生产的技术模式。2.2004年生产优良苗种(F5)2000万尾,直接经济效益20万元,2005年生产优良苗种(F5)4000万尾,直接经济效益40万元。3.项目总体完成后,预计可推广到三北广大地区和部分南方地区,推广面积可达100万亩以上,其中黑龙江省50万亩以上。养殖德国镜鲤每亩可较养殖普通鲤鱼增收300元,渔户因养殖德国镜鲤年可增收2.5亿元以上。4.项目实施中形成示范基地两个,德国镜鲤新品系繁殖群体4000尾以上。年生产优良苗种1亿尾以上。 完成情况:1.建立了保种德国镜鲤选育系、松浦德国镜鲤选育系、北林德国镜鲤选育系和1个红色镜鲤新品系。2.育成1个镜鲤新品种—松浦镜鲤(GS-01-001-2008)。3.通过电子标记结合遗传结构分析制定了合理的配组繁殖和保种策略,制定了松浦镜鲤的种质标准,制定松浦镜鲤人工繁育、苗种生产和养殖技术规范。4.保存松浦镜鲤亲鱼5000尾,后备亲鱼10000尾;红镜鲤新品系亲鱼1000尾,后备亲鱼2000尾。5.项目实施期间建立了选育研发、保种和推广中心。6.2004~2010年共育出松浦镜鲤水花3.94亿尾,直接经济效益321.39万元,推广面积达98.51万亩。养殖松浦镜鲤每亩可较养殖普通鲤鱼增收300元,渔户因养殖松浦镜鲤年可增收2.96亿元以上。红色镜鲤新品系目前在东北地区进行了推广,2007~2010年共育出水花0.51亿尾,直接经济效益40.66万元,累计推广面积达8552.16亩。7.采用集中讲课、深入基层等各种方式对当地的农技人员、渔民进行有关松浦镜鲤的品种特点、养殖技术、鱼病防治等技术培训。免费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受培训人员约1500人次。8.撰写发表论文共计29篇。其中1篇SCI、12篇核心。申请发明专利3项。 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1.形成了采用多性状复合群体选育结合微卫星和电子标记技术进行个体选育的一套育种方法,并应用此方法成功选育出一个具有生长速度快、体型好、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的松浦镜鲤新品种。2.建立了采用个体遗传距离测定结合电子标记的方法进行松浦镜鲤新品种优良种质的保持技术。3.建立了以选育研发、保种和推广中心、保种和生产性中试基地,每个省市自治区的繁育推广中心及每省市县级养殖技术示范和培训基地为链条的松浦镜鲤推广应用体系。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