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盐碱地苜蓿草规模化种植技术与开发利用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大连市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姜健; 封德全; 邹福海; 杨宝玲; 高丽; 张闯令; 王庆红; 李继涛; 丛琳琳; 阮成江; 金华
- 关键词:
-
开发;
规模;
利用;
种植;
技术;
盐碱;
种植技术;
盐碱地;
模;
开发利用;
苜蓿;
苜蓿草;
规模化;
- 第一完成单位:
- 大连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
- 获奖时间:
- 2009
- 项目名称:
- 盐碱地苜蓿草规模化种植技术与开发利用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0411-84365950
- 电子邮件:
- lyfdq1978@126.com
- 邮编:
- 地址:
-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西南路321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大连民族学院
- 单位电话:
- 0411-84365950
- 传真:
- 0411-84327434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大连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
- 摘要:
- 土壤盐碱化问题是目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物改良与利用是盐碱地最长远、最有效、最环保、最经济的措施。发展以苜蓿草种植为核心的草业产业经济是生物改良与利用盐碱地的重要方式。苜蓿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种植面积最广的一种优质豆科牧草。苜蓿不但有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饲用价值高、适口性强、适用范围广等特性,而且能够抗旱、耐盐碱、固氮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并具有开发保健食品的潜力。盐碱地大规模发展苜蓿草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技术成果是建立在产学研合作研究项目基础上,通过对盐碱地苜蓿草规模化的土壤分析与处理技术、品种选育与种子处理技术、规模化精良机械播种技术、高效收割与晾晒技术等方面已经开展了相应的研究,获得一套完整、成熟的盐碱地规模化苜蓿草种植技术,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盐碱地苜蓿规模化种植技术规程》。本成果的创新技术主要体现在盐碱地的土壤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技术、规模化精量机械播种技术、高效的水肥管理与杂草防除技术、高效的收割与晾晒技术等技术的综合集成上。
土壤选择:土壤表面盐度小于0.6%、pH7~9的中、轻度盐碱地。
品种选择:在0.6%盐度条件下出芽率达到50%以上品种。
土壤处理:播种前必须将地块整平整细,使土壤颗粒细匀,孔隙度适宜。深翻深度为25~30cm,在翻地基础上,采用圆盘耙、钉齿耙耙碎土块,平整地面。
种子处理:使用含有吸水剂的种衣剂包衣,每千克种子使用种衣剂30g包衣,包衣后接种根瘤菌。
播种技术:以采用夏播、秋播最好;条播,行距为 15~30cm;播种深度以2~5cm为宜;播种量为 10~15 kg/hm2 。
水肥管理:追肥在第一茬草收获后进行,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氮磷钾比例为1:5:5。每年第1次收割后视土壤墒情灌水1次。
病虫害:主要病虫害为苜蓿褐斑病、苜蓿锈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蓟马、小地老虎,可以采取农业措施、化学措施、天敌措施等进行防治。
收割与晾晒:人工收获或专用牧草压扁收割机收获。割下的苜蓿草在田间晾晒使含水量降至18%以下方可打捆贮藏。
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
苜蓿草是我国实行农业结构调整、建立科学合理的“粮食-经济-饲料”三元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高蛋白质饲料饲草业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同时,随着草食畜牧业的蓬勃发展,畜牧业要上升为主业并要优质、增效,要求必须有优质安全的饲料供应体系,苜蓿产业便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首选饲料作物。苜蓿草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首选材料,作为豆科作物,苜蓿具有改良土壤、肥沃瘠田和固土特性,可减少化肥使用,减少污染,保持水土,促进良性循环;同时种植苜蓿草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苜蓿是多年生植物,可降低劳动成本,减少耕作。因此,盐碱地上大面积、规模化种植苜蓿草,发展苜蓿草产业,对改良土壤、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促进我国盐碱地开发牧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技术的研究与实施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大连市海水倒灌侵蚀面积约为385平方公里(38500公顷,577500亩),占大连市陆地面积的3.1%左右。目前,全市尚未利用的土地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0%,未利用土地超过了2000平方公里(200000公顷,3000000亩),占大连市陆地面积的15.9%左右,多为沿海滩涂和盐碱荒地。研究结果表明,苜蓿草可以在我国滨海盐碱土地及中低产田进行综合丰产栽培和高效利用,平均苜蓿干草产量可达12~15吨/公顷。如果大连市20万公顷沿海滩涂和盐碱荒地的20%能够实现苜蓿草规模化种植与大面积推广,那就可以生产48万~60万吨苜蓿干草,按照1500~1800元/吨计算,则可以获得经济效益7.2亿~10.8亿元,经济效益显著。
本技术成果能够为盐碱地的有效改良与利用探索出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在土壤改良、盐碱地治理、盐碱地利用、环境保护、水土流失防治、海岸堤防安全、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增值增效等方面会产生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首先,苜蓿草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首选材料,作为豆科作物,苜蓿具有改良土壤、肥沃瘠田和固土特性,可减少化肥使用,减少污染,保持水土,促进良性循环;同时种植苜蓿草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苜蓿是多年生植物,可降低劳动成本,减少耕作。其次,苜蓿是我国实行农业结构调整、建立科学合理的“粮食-经济-饲料”三元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高蛋白质饲料饲草业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技术成果只使用于土壤表面盐度小于0.6%、pH7~9的中、轻度盐碱地,按照《盐碱地苜蓿规模化种植技术规程》可以实现苜蓿草的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开发。对于表面盐度大于0.6%、pH大于9或者小于6的重度盐碱地和酸性土壤则需要实际分析并分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