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花生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
获奖名称:
获奖区域:
山东省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
单世华; 郑奕雄; 闫彩霞; 李春娟; 张廷婷; 钟瑞春; 李尚霞; 郭峰; 刘涛; 陈少婷; 焦坤; 江晨
关键词:
花生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利用鉴定花生种质种质资源鉴定资源花生种质资源资源鉴定鉴定评价生种种质创新评价
第一完成单位: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3
项目名称:
联系人:
杨伟强
联系电话:
0532-87629310;13969767881
电子邮件:
hsskyb@126.com
邮编:
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万年泉路126号
合作完成单位:
单位电话:
0532-87632130;87626723
传真:
0532-87626831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来源网站: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来源网址:
http://kjt.shandong.gov.cn/
摘要:
  1、立项背景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单位土地面积产油量居油料作物首位,油脂占总供给量25%,对保障食用油脂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良种在花生产量提高中贡献率占40%~45%,种质资源是选育高产优质品种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花生种质资源偏重收集,鉴定评价滞后,优异性状发掘不足,导致育种亲本遗传基础狭窄,严重制约现代种业发展。突出表现在缺乏安全高效的保存技术,鉴定评价技术体系不健全,种质创新利用滞后,优异种质匮乏,育种亲本遗传基础狭窄。为此,课题组自“十五”以来,围绕花生种质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开展了长期系统的联合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创新。   2、创新点与科技成就   建立了花生种质常温安全节本保存技术。研究探明了花生种质常温贮藏种子生理规律,建立了常温密闭、安全节本的种质保存技术,利用该技术花生种质常温保存10年种子活力平均49%,最高达95%,比普通常温保存时间延长9年,比低温保存节约成本60%~90%以上。   创建了花生种质鉴定评价综合技术体系。构建了242份资源组成的中国花生栽培种核心种质群,开发了基于保守分支点信号序列的SCoT标记,构建了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花生品种指纹图谱;在传统鉴定评价技术基础上创建了以现代分子标记为核心的花生优异种质鉴定评价综合技术体系,筛选出抗黄曲霉、抗青枯病、低富集镉、高富集钙、高油分、高蛋白质等优异种质80份,鉴定准确率达99%。   阐明了花生油酸、亚油酸含量和黄曲霉抗性遗传规律,构建了花生抗黄曲霉功能基因表达谱,克隆了25个抗黄曲霉基因。通过构建花生种皮基因表达谱获得了1067个抗黄曲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探明了其中75个基因的功能;从种皮中克隆了25个抗黄曲霉侵染NBS-LRR类基因,构建了18个高效表达载体进行了遗传转化;筛选鉴定了5份抗黄曲霉种质。   收集保存花生资源6184份,抢救濒危资源973份,引进特色种质698份;创制优异新种质61份,培育新品种6个,促进了花生种业发展。收集花生栽培种及野生资源共计6184份,占我国花生种质的83.7%,通过花生种质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共享平台累计为育种单位提供花生种质1000余份次。通过种间杂交等技术创制出含油量超过55%的新种质7份,高抗青枯病种质17份,高油、高蛋白、富含微量元素新种质20份,优质、多抗、综合性状优良新种质17份;以优异种质和创新种质705-2、K886等为骨干亲本,直接育成并审定6个花生新品种(1个通过国家鉴定);通过种质交流育成品种30余个,其中山东省育成10个,促进了花生育种科技进步。   3、项目完成对行业的影响   项目搭建了花生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花生资源的收集交流,为我国花生种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基因资源。丰富了花生种质资源理论和技术,创新了花生保存与评价技术体系,开发出重要性状基因与分子标记,相关专利标准和论文著作等知识产权,促进了花生遗传育种学科发展。推动了花生品种更新换代,创制出系列优异新种质和新品种,在育种和生产上广泛应用,促进了育种科技进步和花生种业发展。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