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菜田主要病虫监测预警及生态控害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 获奖名称:
- 获奖区域:
- 上海市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蒋杰贤; 季香云; 贺丽; 蒋耀培; 赵树英; 万年峰; 徐建陶; 华正国; 高慧; 陈晓斌;
- 关键词:
-
开发;
病虫;
开发与应用;
技术;
技术开发;
关键技术;
监测预警;
监测;
预警;
关键;
生态;
菜田;
主要病虫;
- 第一完成单位: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获奖时间:
- 2011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叶正文
- 联系电话:
- 021-62203902;18918162040
- 电子邮件:
- Yezhengwen1300@163.com
- 邮编:
- 地址:
- 上海市闵行区北翟路2901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21-62208660;52630016
- 传真:
- 021-62201320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来源网站: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来源网址:
- http://stcsm.sh.gov.cn/
- 摘要:
- 本项目成果属有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化学农药防治是保障蔬菜免受病虫灾害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蔬菜生产中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解决蔬菜生产、病虫防治和食品安全之间的矛盾,寻求菜田病虫可持续控制对策,降低农药残留量,是蔬菜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针对上海市郊菜田病虫猖獗危害及农药残留的突出问题,经过近8年的系统研究,4项成果通过成果鉴定或验收,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6项(其中授权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3篇。研制了病虫监测预警装备和频振诱控系列产品,研发了4项生态控害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后产生了显著的综合效益,推进了传统植物保护行业的科技进步与改造升级。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以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应用技术研究所为依托,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病虫监测设备。建立了基于webGIS和Internet的蔬菜病虫预警预报平台。应用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菌孢子捕捉仪等工具,结合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的资料,研制构建了菜田病虫监测及Internet与电视预报系统,实现了病虫信息的可视化预报,防治信息传递时间从原来的3-4天,减少到1天。
2、在明确侧沟茧蜂和昆虫病毒控害效果的基础上,创建了针对主要害虫的生物防控新技术。发现了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不但可以通过母体介导经卵传播,也可通过雄虫的精子将病毒传播给害虫下一代,为性诱剂和寄生蜂传毒提供了技术依据。在国内外首次突破了病毒杀虫剂应用的新技术,研发了同时利用两性性诱剂诱导成虫携带传播病毒的新技术,及利用幼虫寄生蜂携带传播病毒给害虫子代的新方法,防治效果达到72.3-90.2%(斜纹夜蛾)和81.5-89.7%(甜菜夜蛾),利用率提高了85%。
3、研发了主要害虫行为调控技术和害虫生境管理技术。套种目标害虫嗜食植物的同时,在保护作物上喷施驱避剂, 创建了调控目标害虫行为的“驱-诱“技术,效果提高了29%-56%;完成了对频振杀虫灯管荧光粉配制工艺,研发了集光、波、色、味4种诱杀方式为一体的诱杀产品,诱杀效果比传统诱杀工具提高了33%。通过菜田的作物多样化布局,研发了保护利用天敌的生境管理技术,主要害虫数量下降了29.2-52.7%。
4、研制集成了以生境调控、天敌保护利用和释放、害虫行为调控和生态控制等为主的菜田可持续控害系统,减少了农药用量,控制了农药污染,使产品达到了绿色或有机食品标准。
该项成果技术成熟。2004年以来,已在市郊浦东、崇明及河南汤阴建立了5个生态控害技术示范区和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并在市郊县对整体技术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近3年累计应用45711.96公顷次,节约农药和人工费用436.44万元,新增产值8698.06万元,新增纯收入9134.50万元,频振诱控产品在上海地区销售新增纯收入1641.41万元。共增纯收入10775.91万元。出口销售到 13个国家,累计创汇305.16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