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杨树常绿、抗天牛品种的引进及繁育试验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重庆市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耿养会; 谭名照; 陈桂芳; 陈端; 陈洪胜; 郑世锴; 俞素兰; 郑云
- 关键词:
-
常绿;
天牛;
品种;
树;
牛品种;
试验;
引进;
杨树;
牛;
繁育;
- 第一完成单位:
-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 获奖时间:
- 2003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耿养会
- 联系电话:
- 023-65504520;65501232
- 电子邮件:
- forestry@cta.cq.cn
- 邮编:
- 地址:
- 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高店子106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23-65501232
- 传真:
- 023-65504530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 摘要:
- 1、任务来源:该项目是1998年由重庆市科委下达、重庆市林科院承担的应用研究项目。迄止时间1998~2001年,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林业科研领域。应用领域是中国南方特别是三峡库区生态林建设。技术原理是应用生态、物候、森林栽培和遗传育种等理论,进行杨树引种、繁育、栽培试验,培育新品种。
3、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成果查新表明,我国杨树引种工作从起于50年代,主要从东欧和前苏联引进了欧洲黑杨、银白杨。七十年代,从意大利、德国和美国引入杨树无性系,目前,这些引进品种开始退化。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杨树的遗传育种工作,通过杂交育种,培育了大量的杨树优良品种。到了九十年代,以朱之悌院士、韩一凡研究员、黄东森研究员为代表,培育出了三倍体毛白杨、南抗杨、中林2000系列等杨树新品种。八十年代初,郑世锴研究员从巴基斯坦、印度引入常绿杨树和其他南方型品种,为南方地区发展杨树提供了新的品种。一九九八年以来,课题组在我市首次引入常绿杨无性系、南抗杨,并进行繁育栽培试验,并进行了常绿杨树的光合作用、抗虫性、木材材质的分析。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常绿杨树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郑世锴研究员1987年引入我国,该项目针对我国常绿杨树苗木市场品种品系混乱现象,首次清理核定并引种常绿杨纯正品系,即三个无性系A-65/27、A-65/31、A-61/186)。该品种品系纯正,遗传增益高,生长迅速,四季常绿,抗逆性强,适宜我国南方生长。试验总结结得出的杨树的黑膜覆盖、留根、嫩枝扦插等育苗、造林技术,效果显著、科学合理、实用先进。监测得出南方北方不同气候类型杨树的光合作用特点和常绿杨树的抗虫抗逆性能,同时还测定明确了常绿杨树的木材材质,为我市杨树的引种栽培加工利用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5、作用意义:杨树具有生长迅速、抗逆性强、分布广泛、品种繁多、容易繁殖等特点,因而普遍栽培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它是我国生态防护林工程、速生丰产林工程、“四旁”绿化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在重庆市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些品种经过20年的生长,生产力渐趋衰退,抗性减弱,遗传品质退化,所以,筛选引进新的杨树优良品种对当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常绿杨树无性系和南抗杨系列的引入,对于增加我市造林绿化新品种、减轻我市杨树天牛的危害、调整我市杨树品种结构、为重庆市木材加工和纸浆原料的供给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6、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主要推广地区为重庆及我国南方地区,在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适类型,并采取良种良法的前提下,该项目应用前景广阔。
项目首次清理核定并引种半常绿-常绿杨纯正品系(即三个无性系A-65/27、A-65/31、A-61/186)。该品系品种纯正,生长迅速,四季常绿,抗虫性强。为纯化半常绿-常绿杨品种,在全国“正本清源”,奠定了物质基础。总结得出适宜于重庆地区的杨树黑色地膜覆盖、嫩枝扦插等育苗、以及留根育苗和截根苗深栽造林技术,科学实用。为半常绿-常绿杨树纯无性系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引种、栽培提供了配套技术,为加工利用提供了材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