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云南稻种资源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获奖名称:
自然科学奖
获奖区域:
云南省
获奖等级: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杨忠义; 卢义宣; 曹永生; 苏艳; 奎丽梅; 刘晓利; 辜琼瑶; 李华慧; 刘家富; 郭咏梅; 杨琼
关键词:
分布分布研究云南稻种地理分布地理稻种资源生态地理分布云南稻资源稻种云南生态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8
项目名称:
云南农业品种资源信息共享
联系人:
科管科
联系电话:
0871-5894983
电子邮件:
kgk_cn@sina.com
邮编: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北郊龙头街桃园村
合作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单位电话:
0871-65893754;65891474
传真:
0871-65892200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摘要:
云南是中国最大的地方稻种资源遗传多样化中心和优异资源的富集地区,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和众多少数民族集居,丰富的生态地理和人文习惯及多样栽培等环境蕴育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多样性,云南稻种资源在稻作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影响,颇受国内外学者的瞩目。为更好更直观地了解云南稻种资源生态地理分布,促进云南稻种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整合稻种资源的科学评价和研究结果以及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从气候生态环境和民族分布的角度,通过多学科集成,系统地分析研究了云南稻种资源的数量和多样性分布、丁颖和程王分类体系分布、亚种类型分布、粘糯性分布、水旱性分布、光温性分布、主要特征特性分布、稻米品质特性分布、主要抗性分布、特种稻资源的分布、核心稻种资源的分布等110多个性状和相关项目,形成了1232个分析研究结果数据库,其中426个结果数据库采用GIS技术绘制成分布图;764个结果数据库采用柱形图的方式表示;42个结果数据库采用分析表格进行表达,并阐述分布规律和习性,经权威专家鉴评是稻种资源生态地理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特别是以中英两种文字和彩色版的形式编制并出版《云南稻种资源的生态地理分布研究》(中英文)一书体现出了信息量大、技术含量高、科学性强、利用价值广泛的特点。该书论述了云南稻种资源及其特征特性的多样性和密度在不同气候生态环境下和不同民族富集区域中的分布规律,图文并茂突出科学性和实用性,展现了云南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品种特征特性,不仅对稻种起源演化和多样性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为高效发掘云南优异水稻基因、促进水稻的遗传改良等方面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部稻种资源研究领域难得的学术专著。此外,结合云南稻种资源生态地理分布研究,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了栽培稻的籼粳起源演化、籼粳稻分类方法、特种稻资源分布、稻资源品质特性分布、杂交粳稻种质资源的评价和软米资源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撰写和发表论文26篇,影响因子合计13.208。项目研究结果也在云南大稻种种质资源利用、杂交稻选育和示范等方面应用,2007年在云南8个不同地区的杂交稻选育和示范中推广应用,增产效果显著。总之,项目开创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在稻作生态地理分布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引领作用,不但为深化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对发展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它有利于深入研究栽培稻起源、演化、分类,为进一步探研遗传多样性中心,发掘有用的新种质和基因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完善云南稻种资源保护措施、制定和修改种植区划、加强国际稻种资源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初步分析其成果可应用于资源考察收集、稻多样性保护;稻种起源演化;稻资源利用;资源管理;资源配置;稻区规划和管理;资源信息系统管理;稻生态环境管理;产业化与市场;稻资源共享应用;GIS应用模型扩展;分布式地理信息应用;种质资源学的扩展;民族稻作文化等领域。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