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西兰花生产主要障碍因子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奖
- 获奖区域:
- 浙江省
- 获奖等级:
- 主要完成人:
- 赵建阳; 王汉荣; 陈海平; 朱祝军; 冯春梅; 李伟龙; 金昌林; 莫云彬; 李国雷; 苏英京; 赵柏松; 黄新灿; 叶利勇; 董荷玲; 张文妹; 王连平; 应泉盛; 朱剑桥; 谢以泽; 茹江水; 林俊; 寿伟林; 唐筱春; 娄齐胜; 汪恩国; 陈传友
- 关键词:
-
花生;
技术;
兰花;
示范;
治理;
生产;
综合治理技术;
主要障碍;
因子;
技术集成;
障碍;
花;
障碍因子;
综合;
集成;
治理技术;
综合治理;
西兰花;
- 第一完成单位:
- 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
- 获奖时间:
- 2007
- 项目名称:
- 西兰花生产主要障碍因子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 联系人:
- 赵建阳
- 联系电话:
- 0571-86757885;13957175380
- 电子邮件:
- zjvege@sina.com
- 邮编:
- 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凤起东路29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 临海市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 象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上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温州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台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浙江省蔬菜瓜果产业协会; 三门县蔬菜办公室
- 单位电话:
- 0571-86757892;86757885
- 传真:
- 0571-86757898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浙江省农业厅
- 摘要:
- 浙江是中国西兰花(青花菜)主产区和最大出口地,年种植面积约17万亩,年产值约6亿元、年出口近4000万美元。“褐茎、空心、裂茎”是影响西兰花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2000年后发病逐步加重。2002年全省“褐茎”发病面积占25%,重病田块几近绝收,农民和出口加工企业损失惨重。
该课题针对“褐茎”等主要障碍因子进行攻关研究,采用多学科协作和多因子系统研究,取得以下重要研究结果:① 明确“褐茎”为霜霉病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 var.brassica)侵染的病理性病害,“褐茎”是霜霉病菌侵染花球引起植株生理反应产生酚类物质积累产生的现象;②“裂茎”为缺硼等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重氮加重“裂茎”发生,增施钙肥能提高硼的吸收和花球品质。经科技查新,上述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研究同时表明低温高湿的环境和品种缺乏抗性是引发“褐茎”的主要原因;防治“褐茎”的关键措施是选用抗性品种和低温高湿时蕾期药剂防治。该课题制定的“实行轮作清园、选择抗病品种、补硼控氮施肥、依据防治指标、交替及时用药”的防治对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对西兰花“褐茎”和“空心”、“裂茎”的防效明显。
项目实施四年来,推广应用面积35万亩次,主产区技术推广普及率达92.2%。西兰花“褐茎”和“空心”发病率从立题时的22.5%~28%和7%~36.7%分别下降到2%~8.5%和2%~6.7%,显著提高了出口合格率。2005年平均亩收益达2513元,比项目实施前亩增863元。全省西兰花四年合计种植面积约70万亩,产值近20亿元,出口近1.5亿美元,因减少病害损失的增加约8亿元,节本约2330万元。
目前我省西兰花产业正在稳定持续发展,此研究成果将会在我省西兰花生产中全面推广应用,每年将会产生约6亿元产值和出口创汇约4000万美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措施是选用“优秀”、“绿雄90”等抗“褐茎、空心”优良品种和低温高湿时蕾期药剂防治,防治“空心”、“裂茎” 的关键措施是施用含硼专用肥和补硼施肥,形成“注意轮作清园、选择抗病品种、补硼控氮施肥、依据防治指标、交替及时用药” 的西兰花“褐茎、空心”综合治理技术。主要应用措施是组织技术培训,建立示范点,加强宣传,提供良种、农药等生产资料的配套服务。
经专家鉴定认为,该课题试验设计合理,方法严谨,数据资料翔实,结论可信,推广力度大,成效明显,对确保浙江省乃至全国西兰花产业健康稳定地发展起了特别关键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创新和突破,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该课题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在“褐茎”致病病原及发病机理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