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家蚕双限性天然金黄色茧品种金菊×明玉选育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河南省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包志愿; 王新; 崔自学; 司马杨虎; 张耀亭; 杨四同; 袁颖; 张芳秋; 宋松; 张国恒; 赵鹏; 孙伟中; 岳红; 周建强; 孙永生
- 关键词:
-
明;
品种;
金;
家蚕;
菊;
蚕;
选育;
天然;
金黄色;
黄色;
- 第一完成单位:
-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 获奖时间:
- 2016
- 项目名称:
- 家蚕双限性天然金黄色茧品种金菊×明玉选育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0371-65918597;18749075239
- 电子邮件:
- ckykgk@126.com
- 邮编:
- 地址:
-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
- 合作完成单位:
- 苏州大学
- 单位电话:
- 0377-66661675
- 传真:
- 0377-66661675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河南省农业厅
- 摘要:
- 该成果是我院根据当前蚕业发展,于2005年就开始着手预备性实验,到2013年品种育成,2013年11月通过了河南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2015年进行农村示范推广。
以优质、强健、具有黄茧色性状的家蚕双限性品种为目标,采用杂交、回交改良的方法,将家蚕限性金黄色茧品种“hj1”的雌性为黄茧基因的供体亲本,以现行推广品种苏、菊、明、虎的雄性分别为受体亲本进行杂交后并连续回交5代,经5年9代的系统选育后,培育出四元杂交组合黄37﹒黄39×黄40﹒黄42,代号1351×1352.其主要经济性状符合国家级审定标准,于2013年11月通过了河南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金菊×明玉。在选育过程中,重视组合中的侧重点,单项性状的选择提高,促使组合强健性与茧丝质及繁育性状达到一个最佳组合,使培育的新品种能运用于生产。
计划任务书要求的主要性能指标为:培育出的限性金黄色蚕品种,雌茧缫金黄色丝,雄茧缫白色丝,主要经济指标为: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虫蛹统一生命率不低于对照种的98%,茧层率达到22%以上,鲜毛茧出丝率17%以上,解舒率达到75%或不低于对照种的95%,净度93分。实际达到的性能指标:综合实验室鉴定及农村试养鉴定成绩,该杂交组合,万蚕产茧量19.246kg,
新品种的育成填补了我省乃至全国无家蚕双限性茧品种的空白,丰富了家蚕品种资源。培育出的双限性天然金黄色茧品种,大大提高了蚕种繁育效率和蚕种质量。种场在繁育蚕种时雌雄蛹鉴别简单,只需在茧期根据茧色即可将雌(金黄茧)、雄(白茧)茧快速分开,比普通家蚕品种雌雄蚕蛹分鉴效率提高10倍以上,无论老少都能干。这样即可推迟削茧时间,又可减少蛹期感染,提高健蛹率,增加公斤茧制种量,而且由于雌雄蛹的鉴别准确,使杂交率达到100%,提高蚕种质量。限性茧色性状使雌雄茧可以分别缫丝,金黄色茧(雌茧)可用于生产高附加值的天然彩色丝,白茧(雄茧)可缫制高品位的雄蚕丝。新品种的育成即丰富了桑蚕品种资源,又提高了蚕业经济效益。培育双限性金黄色茧品种对于克服蚕种繁育困难和促进现代蚕丝业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使蚕农增加了经济效益,充分调动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能促使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更有利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进程,带动广大蚕农,特别是山区蚕农利用荒坡、荒地、荒滩种桑养蚕,发展蚕业生产。可提高土地垦殖率和林木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能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同时能安置大量劳动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对提高农民收入及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品种适宜在我省及与我省气候环境条件相当的北方省区推广。该品种具有比较强的抗逆性,适合于省力化饲养。该品种增产幅度较大,平均增幅达到了11.26%,如年推广该品种达到100万张,则蚕农可通过养蚕直接增收9120万元,同时能安置量劳动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