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犊牛、羔羊生理营养与早期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奖名称:
中华农业科技奖
获奖区域:
中国农学会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
刁其玉; 屠焰; 张乃锋; 姜成钢; 秦玉昌; 杜红芳; 段学民
关键词:
犊牛羔羊培育
第一完成单位:
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3
项目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邮编:
地址:
合作完成单位:
单位电话:
传真: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摘要:
本成果属现代农业技术范畴,主要应用于反刍动物幼畜生理营养和早期培育技术研究及其新型饲料配制和生产领域。   主要内容:用10余年的时间系统研究了犊牛消化生理的发育规律,得出了可通过日粮因素调控的器官发育和生理参数;阐明了早期断奶犊牛、羔羊主要的免疫反应特点;研究了早期断奶犊牛与羔羊的营养需要特点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建立,提出了犊牛羔羊日粮适宜营养水平。在中国首次提出并示范了犊牛、羔羊早期断奶培育技术及配套产品。   创新程度:首次揭示了2月龄犊牛10个器官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免疫反应特点;确立了犊牛日粮中植物蛋白适宜比例及最适水平,建立了犊牛日粮氨基酸模式;发现了葡萄糖和淀粉复合物可有效代替乳糖用于犊牛日粮中;阐明了酵母β葡聚糖、蜂花粉多糖、酸度调节剂对犊牛生理营养的调控规律;研制出了犊牛培育房。研制的犊牛代乳品和进口产品相比,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72、1.61和5.0个百分点;羔羊出生后10天断奶,与对照组相比,羔羊饲喂代乳品增重提高了11.5%,促进了瘤胃发育,增加了瘤胃细菌DGGE指纹图谱条带数量,提高了多胎羔羊的成活率。项目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专利1项。2011年农业部成果鉴定意见为,项目技术及其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内容获201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年天津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证书,合作企业被评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   推广应用情况:使用犊牛早期培育技术,犊牛在出生后5天断奶,30日龄内日增重达到583.68克,高出牛奶饲喂组96.83克;30~60日龄达到1 026克,高出牛奶饲喂组104克;60日龄犊牛腹泻率下降3.33个百分点。羔羊培育技术,羔羊出生后第10天断奶,到90天日增重在200克以上,提高羔羊的成活率10%以上,特别是在母羊一胎多产下是保障羔羊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早期培育技术使母羊一年2产或两年3产成为现实。本研究成果自2000年开始进行示范与推广,目前已经建成2条生产线,产品在中国20多个省市推广,是国内唯一的自主品牌。每头犊牛节省饲养成本300元以上,每只母羊的产羔成活增加收入100元以上,使用犊牛羔羊培育新技术为高产牛羊群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