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云南高原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云南省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杨从党; 李贵勇; 李刚华; 吴叔康; 王勤; 何清兰; 龙瑞平; 夏琼梅; 侯跃; 邓安凤; 朱海平; 杨旭; 王云华; 王凌云; 白秀兰; 杨峰; 太一梅; 刘少龙; 胡家权; 刘玉文; 余选礼; 陈路华; 凌启鸿
- 关键词:
-
粳稻;
水稻;
籼稻;
- 第一完成单位: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获奖时间:
- 2017
- 项目名称:
- 云南优质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 联系人:
- 李社萍
- 联系电话:
- 0871-65651983
- 电子邮件:
- kgk_cn@sina.com
- 邮编:
- 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北郊龙头街桃园村
- 合作完成单位:
-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 永胜县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 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单位电话:
- 0871-65893754;65891474
- 传真:
- 0871-65892200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摘要:
- 该成果针对云南高原水稻种植区域生态环境复杂、差异大、品种多样、高产难重演等问题,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理论基础,在不同生态区进行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研明了水稻生育特性,实现了叶龄模式本土化,构建了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结构指标和动态诊断指标,研究了精量播种培育壮秧、基本苗定量、氮肥精准施用等关键技术;集成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在4个生态亚区均创造了亩产950千克以上的高产典型,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1、收集、整理、分析云南省气象资料,研明了决定水稻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根据温度高低,把云南稻作区划为籼稻区、籼粳稻交错区、粳稻区。限制籼稻产量潜力发挥的是湿度和降雨量,把空气湿度70%作为划分湿热籼稻亚区和干热籼稻亚区的标准;限制粳稻的仍是温度,把日平均温度17℃作为划分温暖粳稻亚区和冷凉粳稻亚区的标准。 2、研明了不同生态亚区水稻的总叶片数和伸长节间数,建立叶龄模式图,可准确判断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叶龄期、幼穗分化期,实现了叶龄模式云南本土化;研明了水稻高产高效的群体结构指标和动态诊断指标,集成了相应的栽培技术模式。实现省苗(种)30%以上,节肥15%以上。 3、应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湿热籼稻、干热籼稻、籼粳稻交错区、温暖粳稻亚区均创造了亩产972.80-1088.00千克的高产典型,其中干热籼稻亚区百亩连片平均亩产达1088千克。 4、研明了亩产超950千克的水稻群体结构参数及氮肥吸收利用规律。(1)群体结构参数:颖花量是水稻高产的核心,粒重小的品种颖花量要更多,超优千号需>4400万,而宜优673仅需>3800万,粳稻品种需>4600万,籼稻成穗率>75%,粳稻>85%,LAI>7.5,粒叶比>0.6粒/c㎡,(2)氮肥吸收利用规律:籼、粳稻空白区(亩产650-730千克)和亩产950千克以上的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分别为1.5千克、1.6千克和1.8千克、2.0千克。根据目标产量需氮量和基础地力计算,适宜氮量为16.0-24.5千克,基蘖肥:穗肥为4.5:5.5或5:5,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6.75千克/千克,氮肥利用效率达40.58%。 5、核心技术连续4年被列为水稻高产创建主推技术,2014-2016年示范1013.00万亩,新增稻谷6.80亿千克,新增销售额20.34亿元,新增利润27.35亿元。 6、组建了120余人水稻栽培技术研发团队,2016年入选省级创新团队。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 2篇,培训97.1万人次,发放资料80.6万份,培养博士3人,硕士3人,晋升高级职称7人,出版DVD一张。 2017年4月28日专家组评价认为:该成果技术创新性强,实用性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整体上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