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项目 > 详情页

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增长机制和行为适应
基金项目类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金项目编号:
31071946
来源网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来源网址:
http://www.nsfc.gov.cn/
负责人:
杨道德
完成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文关键词:
麋鹿; 自然野化种群; 种群增长; 迁移扩散; 行为适应;
其他语种关键词:
Elaphurus davidianus; Wild population; Population growth; Migration and dispersal; Behavior adaptation
项目类型:
面上项目
语种:
中文
开始日期:
2011-01-01
结束日期:
2013-12-31
中文摘要:
物种重引入的最终目标是恢复长期自我维持的自然野化种群,而种群增长能力和对新生境行为适应能力是决定最终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1998年长江洪灾导致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的部分麋鹿外逸到野外,最终在洞庭湖区形成了多个自然野化麋鹿小种群。自2000年10月以来,申请者通过连续的实地调查与种群监测,发现这些自然野化麋鹿种群已具有明显的迁移扩散等行为适应,且这些自然野化麋鹿的种群年均增长率高于保护区内的散放麋鹿种群。本项目拟比较自然野化麋鹿种群与保护区内的散放麋鹿种群,研究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在人类高强度活动影响下的种群增长、迁移扩散特征、对新生境行为适应、生境选择等,探讨自然野化麋鹿种群增长机制、迁移扩散等行为适应机制等,其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的长期自我维持和就地保护,为我其它国濒危物种人工圈养种群的野化放归项目提供实践指导。
相关组织者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