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项目 > 详情页

“体吸收”型1.32um近红外激光眼损伤效应及其物理机制研究
基金项目类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金项目编号:
30600493
来源网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来源网址:
http://www.nsfc.gov.cn/
负责人:
杨在富
完成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中文关键词:
1.32μm激光; 体吸收; 眼损伤; 物理机制;
其他语种关键词:
1.32μm laser; volumetric absorption; eye damage; physical mechanism
项目类型: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语种:
中文
开始日期:
2007-01-01
结束日期:
2009-12-31
中文摘要:
波长1.32um附近的激光具有“体吸收”特点,因而损伤具有多靶性,但过去由于激光技术的限制,该激光的损伤效应研究资料很少,因而在制定安全标准时只能采取保守估计方法。近年来大功率激光器的出现必然要求重视损伤效应和安全防护研究。本项目经过对该激光损伤效应的系统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确定出激光在不同光斑下对家兔角膜、视网膜和仔猪皮肤的损伤阈值,研究了角膜和皮肤损伤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对青紫蓝灰兔和新西兰白兔的损伤阈值进行了比较,表明视网膜黑色素吸收对损伤阈值的影响很小。阐明了眼损伤敏感部位随光斑增大而由角膜向视网膜“转移”的基本规律。2)该激光损伤可致眼屈光介质透光性降低,从而影响降低到达视网膜的激光能量,同时,激光加热引起的热透镜效应还会使视网膜光斑扩大,从而导致视网膜损伤阈值增高。3)研究了高斯分布的激光在眼介质中的传输规律,结果该激光的焦点较可见光波长明显偏后,深及脉络膜甚至巩膜,这可能是损伤反应在激光照后24h较即刻更明显的原因。4)根据家兔视网膜损伤阈值推算了人眼的损伤阈值。以上结果为制定安全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关组织者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