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项目
>
详情页
分子电子器件构建及其电子输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 基金项目类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金项目编号:
- 20503019
- 来源网站: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来源网址:
- http://www.nsfc.gov.cn/
- 负责人:
- 姚建林
- 完成单位:
- 苏州大学
- 中文关键词:
-
分子电子器件;
电极对间隙;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化学;
电子输运;
- 其他语种关键词:
- Molecular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de pairs gap;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electrochemistry; electron transport
- 项目类型: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语种:
- 中文
- 开始日期:
- 2006-01-01
- 结束日期:
- 2008-12-31
- 中文摘要:
- 采用电化学技术构建具有分子尺度至纳米级间隙的金电极对体系作为器件的基本单元,通过自设计的反馈控制电路控制金属与施加电流的断开的时间获得从纳米至微米尺度的金电极对体系,利用合适的探针分子研究了电极对间隙内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信号,利用导电聚合物在纳米间隙内生长成线连接金属电极对,以此作为分子电子学研究的模型,采用I-V测量,不同电压下的光谱特征的测量等手段研究了该模型的特性,研究表明间隙内的分子特征官能团的振动频率与施加电压有关,由此可从光谱推测模型的电学性质;尝试通过变温以及模板法集成金属-分子-金属异质结的方法研究简单分子电子器件模型的性质;通过表面自组装技术在金属表面修饰特殊待测分子线,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分子特殊官能团随外加电压的变化,模拟金属表面的环境,采用电化学技术合成有机分子与金属的配合物,以及作为有机分子在金属表面作用模型,采用理论模拟方法研究了简单分子导线的振动频率与表面电荷的关系,并与实验结果对比。该项目为制备连接微观分子的宏观电极提供了新方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特性结合电学测量有望发展称为分子电子学领域的新型表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