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项目
>
详情页
基于转录组学和代谢物组学的裂殖壶菌脂肪酸FAS与PKS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研究
- 基金项目类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金项目编号:
- 41306132
- 来源网站: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来源网址:
- http://www.nsfc.gov.cn/
- 负责人:
- 宋晓金
- 完成单位: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中文关键词:
-
裂殖壶菌;
二十二碳六烯酸;
聚酮合酶;
脂肪酸合酶;
- 其他语种关键词:
- Schizochytrium; Docosahexaenoic acid; Polyketide synthase; Fatty acid synthase
- 项目类型: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语种:
- 中文
- 开始日期:
- 2014-01-01
- 结束日期:
- 2016-12-31
- 中文摘要:
- 裂殖壶菌是重要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生产菌株,其体内存在着两种脂肪酸合成途径(脂肪酸合酶途径(FAS)与聚酮合酶途径(PKS)),其中PKS途径主要用于合成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而其它类型的脂肪酸则由FAS途径合成。阐明裂殖壶菌的PKS及FAS脂肪酸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对提高其DHA产率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利用转录组学和代谢物组学分析方法,研究裂殖壶菌在正常及促进DHA积累的胁迫条件(如低温、高碳氮比、低溶氧)下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及胞内代谢物及代谢流的变化情况,结合关键酶的活力分析,从底物、辅因子供给、及关键基因的转录表达及酶表观活力等角度,探索裂殖壶菌胞内碳流在FAS及PKS途径间分配的规律,结合裂殖壶菌的全基因组代谢重建模型,尝试解析裂殖壶菌脂肪酸FAS与PKS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为提高裂殖壶菌的DHA产率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