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项目 > 详情页

渤海钚(Pu)同位素的来源及其示踪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类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金项目编号:
41671466
来源网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来源网址:
http://www.nsfc.gov.cn/
负责人:
潘少明
完成单位:
南京大学
中文关键词:
Pu同位素; 240Pu/239Pu原子比; 来源; 示踪; 渤海;
项目类型:
面上项目
语种:
中文
开始日期:
2017-01-01
结束日期:
2020-12-31
中文摘要:
Pu同位素在海洋过程研究中的示踪应用是当前海洋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项目针对我国渤海海域缺少Pu同位素相关研究、且其环境恶化严重、海水自净能力差、海水交换周期不明等研究现状,以运用Pu同位素作为示踪元素为切入点,在渤海开展野外调查与取样,采用γ谱仪、放射化学分离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相结合的测定方法,研究Pu同位素与137Cs在渤海海水、悬浮物及海底沉积物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借助端元混合模型,结合渤海洋流特征,分析讨论渤海Pu的来源、迁移途径及美国太平洋马绍尔群岛核试验场地(PPG)来源的Pu对渤海的影响,进而估算渤海与黄海的海水交换周期,不仅为完善中国海域Pu同位素研究和构建一个完整的钚同位素在中国领海及其邻近海域循环的模型补充数据,也为评价渤海海水自净能力及其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同时还为东北红沿河核电站运营后地区核环境的监测和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相关组织者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