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柴油水溶性成分胁迫下菲律宾蛤仔溶酶体生物标志物的应答

作   者:
翁幼竹薄军郑榕辉张玉生洪福坤谢晴方超蒋雨露
作者机构: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溶酶体溶酶体膜稳定性菲律宾蛤仔中性红保留时间海洋生物学酸性磷酸酶
期刊名称:
应用海洋学学报
基金项目:
MICU1调控的MCU摄入线粒体钙离子途径在癫痫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i s s n:
2095-4972
年卷期:
2020 年 39 卷 02 期
页   码:
195-205
摘   要:
溶酶体生物标志物是环境污染引起生物效应的早期预警信号。石油类污染物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溶酶体完整性的影响尚未研究。本研究以0号柴油的水溶性成分(WSF)为污染物,以养殖的菲律宾蛤仔为受试生物,测试3种溶酶体生物标志物对柴油WSF胁迫应答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采用室内模拟暴露实验,将菲律宾蛤仔置于添加不同浓度(0. 1~1. 6 mg/L)柴油WSF的海水中5 d,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暴露组血细胞溶酶体中性红保留时间(NRRT)值比对照组低23. 1%~48. 5%(p <0. 05或p <0. 01)。而各浓度暴露组的鳃和内脏团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选取柴油WSF为0. 8 mg/L进行污染的时间-效应实验,于第0、1、3、7、11天取样测定,结果显示:暴露组NRRT值始终低于对照组,且在第1、3天差异显著(p <0. 05)。暴露组鳃和内脏团ACP活性都是先逐步升高到第7天达最大值后迅速下降,鳃ACP活性从第3天到第11天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1),内脏团ACP活性从第7天到第11天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5)。本研究未能获得基于N-乙酰-β-氨基己糖苷酶的组织化学染色反应上的溶酶体膜稳定性(LMS)应答。研究表明,菲律宾蛤仔血细胞NRRT和鳃ACP活性可作为海洋污染生物效应监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