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高黎贡山南段坡地3种植被类型土壤的持水特性分析

作   者:
肖忠卫孟广涛张正海丁家团马仁义
作者机构: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省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西南林业大学
关键词:
土壤容重土壤持水量高黎贡山水源涵养土壤孔隙度
期刊名称:
西部林业科学
i s s n:
1672-8246
年卷期:
2024 年 53 卷 005 期
页   码:
24-31,39
摘   要:
为研究高黎贡山坡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持水特性差异,以天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天然草(亚高山草甸)和人工林(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及恢复示范林)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0~8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毛管和非毛管孔隙度、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和非毛管持水量以及田间持水量等指标,并分析土壤物理性质对持水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天然林的毛管孔隙度和天然草的非毛管孔隙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40 cm土层的总孔隙度和部分持水量特征最为显著。(2)在0~80 cm各土层中,天然林的土壤容重最低,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平均非毛管持水量最高(P<0.05);天然草的总孔隙度和平均最大持水量显著高于人工林(P<0.05)。(3)土壤容重与毛管孔隙度及各持水量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而毛管孔隙度与持水量特征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天然林的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对土壤容重及毛管孔隙度的响应比天然草和人工林更强烈;在较大的土壤容重和较低的毛管孔隙度下,人工林的田间持水量高于天然林。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的综合持水能力最高,天然草次之,人工林最低;相比于天然草和人工林,改善天然林的土壤物理特性对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具有更显著的效果,而改善人工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对提升土壤持水能力的空间更大;在特定土壤条件下种植人工林,可获得比天然林更优的保水效果和生态效益。研究结果可为高黎贡山区域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提升、生态恢复和人工林经营的生态效益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