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钱塘江口弹涂鱼繁殖特征及早期发育

作   者:
王磊唐文乔孙莎莎周天舒
作者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弹涂鱼繁殖力胚胎发育钱塘江口胚后发育
期刊名称:
动物学杂志
基金项目:
i s s n:
0250-3263
年卷期:
2013 年 48 卷 04 期
页   码:
497-506
摘   要:
对采自钱塘江口沿岸滩涂(E 30°15',N 121°27')的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odestus)进行了繁殖特征和早期发育研究。弹涂鱼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1 432~2 978粒,平均1 998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36~62粒/mm,平均45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528~1 530粒/g,平均864粒/g(n=83)。雌鱼性体指标(GSI)为8.47%~25.39%,平均14.49%(n=83);雄鱼GSI为0.10%~0.57%,平均0.25%(n=76)。弹涂鱼的成熟卵为沉性黏着性卵,有黏着丝,卵径(0.42±0.01)mm(n=500);受精卵椭球形,长径(0.75±0.02)mm,短径(0.56±0.03)mm,长短径比例0.74±0.03(n=300);受精卵为端黄卵,胚盘形成于动物极,作盘状卵裂。胚胎发育可划分为29个发育时相,在(27±0.5)℃、盐度10和pH 7.8±0.3条件下,经历124.13 h孵出仔鱼,所需的积温达3 351.34 h.℃。初孵仔鱼全长(2.17±0.09)mm(n=9),器官发育完善,胸鳍和鳔等器官已形成,眼睛有大量黑色素沉积,心率达(154.33±5.87)次/min(n=20)。实验条件下,初孵仔鱼投喂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培育至23 d。3~4 d龄卵黄囊已完全吸收,进入后期仔鱼;7 d龄,脊椎骨开始弯曲,消化管呈折型;11 d龄,尾鳍开始分化,尾椎骨开始上翘,上颌出现牙齿;15 d龄,下颌出现牙齿;23 d龄,尾鳍鳍条发育完整,除第一背鳍外,其他各鳍已形成。幼鱼在培育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死亡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出现在仔鱼孵化后5~7 d龄的开口期,第二个高峰则出现在20~23 d龄的变态期。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