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多元分析
- 作 者:
-
余燚薇;
赵瑞华;
张润顺;
史云;
王小云;
刘雁峰;
王必勤;
梁瑞宁;
李伟莉;
宋殿荣;
- 作者机构:
-
安徽省中医院妇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名老中医研究室;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
江西省中医院妇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
广东省中医院妇科;
- 关键词:
-
子宫内膜异位症;
证候要素;
横断面研究;
气滞血瘀证;
- 期刊名称:
- 环球中医药
- 基金项目:
-
- i s s n:
- 1674-1749
- 年卷期:
-
2017 年
11 期
- 页 码:
- 1342-1347
- 摘 要:
-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在多中心、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上采集4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其证候要素组成及分布规律。结果经指标聚类分析方法,将82个症状条目聚为28类,经因子分析,得到24个公因子,初步提取出病位证素4个:胞宫、肝、肾、脾;病性证素10个:气滞、瘀血、寒、热、湿、痰、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经动态样品聚类分析发现聚为6类时最符合临床,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第1~6类分别命名为寒凝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其中气滞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大(36.2%)。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位在胞宫,与肝、肾、脾相关,病性虚实夹杂,主要证素为气滞、瘀血、寒、热、湿、痰、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证为主。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