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二期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与结肠闭瘘术治疗一期实施结肠造瘘术的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22例
- 作 者:
-
夏兴容;
刘远梅;
- 作者机构:
-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普胸泌外科;
- 关键词: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
结肠闭瘘术;
- 期刊名称:
- 山东医药
- i s s n:
- 1002-266X
- 年卷期:
-
2022 年
033 期
- 页 码:
- 32-36
- 摘 要:
-
目的 观察二期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LAARP)及结肠闭瘘术治疗一期实施结肠造瘘术的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的效果。方法 高位ARM患儿41例,均于出生后48 h内一期行结肠造瘘术进行结肠造瘘,依据二期手术不同分为A、B组。A组患儿22例,二期行LAARP+结肠闭瘘术;B组患儿19例,二期行LAARP,3~6个月后三期再行结肠闭瘘术。患儿术后均通过门诊随访24~40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1年进行肛管直肠测压,包括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及肛管静息压。术后1年和2年采用Kelly评估量表评估肛门功能。结果 4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A组术后1年Kelly评分优、良、差分别为8、11、3例,术后2年Kelly评分优、良、差分别为11、9、2例;B组术后1年Kelly评分优、良、差分别为8、9、2例,术后2年Kelly评分优、良、差分别为10、8、1例;两组相比,P均>0.05。A组发生术后并发症7例,B组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与经典三期手术相比,二期LAARP及结肠闭瘘术治疗一期实施结肠造瘘术的高位ARM效果相当,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