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20世纪初以来沂蒙山区森林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遥感和树轮的研究

作   者:
赵兴云郭媛媛朱利凯田金梅曲晓倩任佳璇李文静卜祥凤王树鑫
作者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树轮沂蒙山区森林植被动态遥感NDVI
期刊名称:
地球环境学报
基金项目:
山东省山地丘陵区树轮δ13C年序列及其区域差异的气候意义
澧阳平原更新世末-早全新世稻作农业起源与环境演变的关系研究
山东鲁南地区近百年气候与大气CO2浓度变化的树轮记录
i s s n:
1674-9901
年卷期:
2020 年 11 卷 003 期
页   码:
265-279
摘   要:
遥感能够直接反映植被生长信息,但目前观测时间较短;树轮资料可以弥补遥感手段的不足,但往往缺乏与植被生长状况(如植被生产力)的直接关联.已有研究往往计算不同植被指数指标和树轮指数的相关性,并基于此来重建长时间尺度的植被动态信息.但基于相关性所选取的指标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空间对比研究.以沂蒙山区为研究区,选取能够有效表征植被年初级生产力的生长季NDVI累积值指标,利用Bootstrap法建立了其与树轮宽度的关系,重建了20世纪初期以来植被动态时间序列,并分析了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沂山地区生长季NDVI累积值的多年平均值为7.36,低于蒙山和塔山地区;蒙山地区植被状况呈现好转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植被好转趋势更加明显,而塔山和沂山地区植被无显著变化.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动态存在较显著的2 a、4 a或8 a尺度的周期变化,与生长季帕尔默干旱指数及平均温度的周期变化相一致,但干旱指数与植被动态具有更高的相关性.本研究综合运用树轮与遥感技术发展了长时间尺度植被动态时间序列重建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