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复方参芪鼻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   者:
王家平李向林石晓芸姚玉玲
作者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疆金世康药业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李向林诊所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肥大细胞脱颗粒复方参芪鼻炎颗粒白介素-4/干扰素-γ
期刊名称:
中药药理与临床
i s s n:
1001-859X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   码:
184-187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参芪鼻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经腹腔注射基础上,致敏加滴鼻强化致敏的方法诱发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复方参芪鼻炎颗粒0.9、2.7、8.1 g/kg组,灌胃给药一周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评价鼻黏膜通透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中免疫球蛋白E(IgE)和T辅助细胞-1(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IL-4)/干扰素-γ(IFN-γ)含量;选用RBL-2H3细胞评价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对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结果:行为学评价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挠鼻、喷嚏的次数显著升高,鼻粘膜通透性增加,血清中IL-4、IgE含量显著升高,IFN-γ含量显著降低,RBL-2H3细胞中β-氨基己糖苷酶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挠鼻、喷嚏的次数显著降低(P<0.01),同时降低了AR模型大鼠的鼻黏膜通透性。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各剂量可以降低AR大鼠血清中IgE和IL-4的水平,0.9、8.1 g/kg组提高了IFN-γ的水平(P<0.05或P<0.01);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复方参芪鼻炎颗粒50、100、200μg/mL可以抑制RBL-2H3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P<0.05或P<0.01),从而抑制了脱颗粒反应。结论: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逆转了AR中IL-4/IFN-γ的比例失衡,以及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反应,从而发挥抗AR的作用。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