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沉积演化特征及页岩油气有利勘探区带
- 作 者:
-
秦春雨;
张少敏;
韩璐媛;
周红飞;
吕龑;
姜瀚;
余凯;
谢强;
洪海涛;
邱玉超;
- 作者机构: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 关键词:
-
沉积相;
沉积中心;
四川盆地;
页岩油气;
凉高山组;
湖盆迁移;
勘探区带;
- 期刊名称:
- 天然气工业
- i s s n:
- 1000-0976
- 年卷期:
-
2025 年
45 卷
001 期
- 页 码:
- 53-67
- 摘 要:
-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沉积期湖盆面积广,三角洲体系砂体、湖相泥(页)岩频繁交互,形成了有利的砂页岩岩性组合,为近年来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油气的主要勘探对象。为探究多期湖盆迁移演化背景下的砂岩—页岩分布规律,指导页岩油气的勘探有利区带预测及优选,基于大量二、三维地震资料、连井地层、沉积相对比,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揭示了盆地凉高山组湖盆变迁与沉积演化过程,进一步结合砂页储层分布及成藏富集条件,明确了页岩油气的勘探有利区带。研究结果表明:(1)凉高山组发育2期规模湖盆,第一期湖盆形成于凉一段最大湖侵期,面积达2.5×10~4 km2,主要分布于川东北的平昌—川东的丰都地区,优质泥(页)岩(TOC>1%)厚度介于15~40 m;第二期湖盆形成于凉二段晚期,面积达1.6×10~4 km2,主要位于川中的南充—川北的巴中地区,优质泥(页)岩(TOC>1%)厚度介于10~30 m。(2)湖盆萎缩期即凉二段沉积早期、凉三段沉积早期环湖三角洲砂体广泛发育,整体岩相组合表现为泥(页)岩与细砂岩、粉砂岩频繁互层,形成了页岩型、夹层型2种页岩油气储层。(3)夹层砂岩型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控制,其中分流河道、分流河道—砂坝复合砂体物性好,纵向上主要发育于凉二段、凉三段的三角洲前缘相带,且紧邻优质页岩,成藏条件好。(4)半深湖相页岩厚度大、粉砂质纹层发育,具有生烃能力强、储集物性好、含油气好的特征,纵向上主要发育于凉一段晚期、凉二段晚期的半深湖相带。结论认为:(1)两种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大,近期G119H井的突破证实,川中地区湖盆边缘规模发育的近源有利砂体为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气的重点勘探方向;(2)川东、川东北地区高TOC纹层状页岩稳定发育、有机质成熟度高、地层压力系数高,为页岩型页岩油气的勘探有利区。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