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弥散规律

作   者:
梁嘉豪成明路晓君师燕华孙赟管青林王涛胡萌贠克明崔海燕
作者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法庭毒物分析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公安厅法医病理学公安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物代谢动力学死后弥散代谢物乌头生物碱家兔死后染毒生前服毒
期刊名称:
法医学杂志
i s s n:
1004-5619
年卷期:
2024 年 40 卷 002 期
页   码:
186-191
摘   要:
目的 探究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中毒家兔体内的死后弥散规律,为乌头生物碱中毒相关死亡案件生前服毒或死后染毒的判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4只家兔经气管夹闭处死1 h后,以生川乌水煎液灌胃(以生川乌水煎液中乌头碱的LD50计算).灌胃后将家兔以仰卧位保存于25℃气候箱中,分别于0 h、4 h、8 h、12 h、24 h、48 h、72 h、96 h随机各取3只进行解剖,取心血、外周血、尿液、心脏、肝、脾、肺和肾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各生物检材中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灌胃后4 h,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心血、外周血和主要器官组织中均可检出,且含量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发生动态变化.其中,脾、肝和肺中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含量均较高,尤其距离胃较近的脾中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含量最高.灌胃后48 h,家兔脾中代谢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平均质量分数最高;肾中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含量均偏低;尿液中未检出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结论 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中毒家兔体内存在死后弥散现象,且从含量高的器官(胃)扩散到其他主要器官组织及心血中,其主要机制是顺浓度梯度的弥散,而尿液不受死后弥散的影响,可考虑将其作为乌头生物碱生前服毒和死后染毒的鉴别依据.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