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泸州市农业碳收支时空变化及公平性评价

作   者:
罗红罗怀良李朝艳熊静芸
作者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关键词:
农业碳收支公平性评价泸州市
期刊名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基金项目:
山地丘陵农产品主产区种养关联的县域农业碳源/汇效应及调控机制研究
i s s n:
1673-4831
年卷期:
2019 年 35 卷 04 期
页   码:
409-418
摘   要:
根据泸州市空间面板数据,分别采用参数估算法及IPCC清单估算法估算该市2006—2015年农业生产碳收支状况,并用生态承载系数及经济效率系数进行区域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评价。结果表明:(1)2006—2015年该市农业碳吸收量由166. 47×10~7kg增长到188. 38×10~7kg,水稻碳吸收占比最大。农业碳吸收强度由2006年的8×10~3kg·hm~(-2)上升到2015年的8. 96×10~3kg·hm~(-2),其中龙马潭区叙永县明显减弱,而泸县和合江县显著增强。(2)研究期该市农业碳排放量由144. 02×10~7kg减少到127. 71×10~7kg,其中牲畜养殖是最大排放源。农业碳排放强度由2006年的6. 92×10~3kg·hm~(-2)下降到2015年的6. 07×10~3kg·hm~(-2),其中龙马潭区、纳溪区、叙永县和古蔺县明显减弱,而泸县显著增强。(3)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江阳>龙马潭>泸县>合江>纳溪>古蔺>叙永;农业经济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龙马潭>江阳>泸县>合江>纳溪>古蔺>叙永。(4)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市北部平原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其他地区的农业碳减排压力,南部山区农业碳排放则加重了该市农业碳减排压力。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