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阈值选择对高温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
- 作 者:
-
刘婷婷;
朱秀芳;
孙劭;
张世喆;
郭锐;
徐昆;
- 作者机构:
-
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关键词:
-
相对阈值;
绝对阈值;
高温定义;
经验正交函数(EOF);
Hurst指数;
- 期刊名称:
- 地理科学
- i s s n:
- 1000-0690
- 年卷期:
-
2023 年
04 期
- 页 码:
- 726-736
- 摘 要:
-
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正在不断增加。尽管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关于高温发生频率与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但目前学界对于高温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为了分析不同阈值检测出的高温事件的差异,基于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均一化气温日值数据集(V1.0)中的1979―2019年的日最高温和日最低温数据,使用绝对阈值和相对阈值2种方法来定义高温,在此基础上计算绝对阈值高温日数、绝对阈值高温积温和相对阈值高温日数3个高温指标,使用Mann-Kendall检验、Sen's slope、Hurst指数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对比分析不同阈值条件下计算的高温指标的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的差异。结果显示:(1)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温呈现增加的趋势,但使用不同阈值的高温指标变化趋势以及持续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对阈值法得到的高温日数呈显著增加的站点相比绝对阈值法的更多。绝对阈值法显示高温日数在新疆、华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持续性较强,而相对阈值法显示高温日数在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持续性较高。(2)不同阈值的高温指标的EOF反映的高温指标的时空分布模式同样存在明显不同,绝对阈值高温指标的第二模态反映的是华东地区南部和华南大部分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反向分布模式,相对阈值高温指标的第二模态反应的是南北地区的反向分布模式。研究者需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高温阈值。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