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膜迷路的三维重建及解剖结构测量
- 作 者:
-
陈世泽;
金海南;
包玉玲;
许东元;
崔春莲;
金哲悟;
- 作者机构:
-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延边大学医学院形态学实验中心;
- 关键词:
-
连续切片;
先天性内耳畸形;
人胚胎;
膜迷路;
三维重建;
- 期刊名称:
-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 i s s n:
- 2095-5340
- 年卷期:
-
2022 年
10 卷
001 期
- 页 码:
- 12-18
- 摘 要:
-
目的 观测不同妊娠周龄人胚胎、正常成人及先天性内耳畸形患者膜迷路的三维建模,分析膜迷路空间立体结构数据.方法 利用7、10、12及16周龄的人胚胎连续序列切片与正常成人内耳和先天性内耳畸形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人胚胎标本利用数字切片扫描获得高清二维图.测量不同妊娠周龄人胚胎与成人内耳结构.应用Mimics 21.0软件进行膜迷路三维建模.结果 数字切片扫描后高清二维图中清楚分辨内耳各结构,三维重建优于影像学结果.7、10、12、16周龄胚胎、正常成人及内耳畸形患者的前、后侧半规管总膜脚的夹角分别为157.36o、155.19o、153.79o、150.58o、121.36o及121.88o,耳蜗相对于前庭部分内弯,分别为130.15o、120.68o、146.12o、112.73o、104.61o及121.88o.除内耳畸形患者以外的外侧半规管的平面与颅骨水平轴面的夹角分别为36.86o、21.08o、18.37o、15.25o及15.65o.7、10与16周龄与正常成人内耳的3条半规管均互相垂直,12周龄人胚胎的前侧半规管与后、外侧半规管的夹角<90o.胚胎标本中绕蜗轴螺旋管在16周与12周龄已形成2.5圈,10周龄时为2圈,而7周龄时尚未形成1圈.先天性内耳畸形患者前庭囊状扩张大小约6.1 mm×4.6 mm,外侧半规管显示不清.结论 通过不同方法成功重建出发育阶段及出生后人内耳膜迷路,反映内耳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得出相关解剖测量值,推测先天性内耳畸形在胚胎期的发育停滞时间,为婴幼儿早期耳聋的诊断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