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研究进展
- 作 者:
-
方晓亮;
王翠渺;
刘书畅;
叶文涛;
崔景芹;
王超志;
陈伟平;
张鹏;
张力;
- 作者机构:
-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
- 关键词:
-
电解质;
固体电解质界面;
原位表征;
集流体;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
- 期刊名称: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i s s n:
- 0438-0479
- 年卷期:
-
2025 年
64 卷
001 期
- 页 码:
- 15-30
- 摘 要:
-
[背景]锂化的正极与负极集流体组配构建的无负极锂金属电池,能够大幅减少锂用量,是下一代低成本、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体系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在首圈充电过程中,负极集流体表面原位沉积的锂金属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形成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导致有限活性锂的不可逆损失和电池性能的快速衰减.[进展]降低活性锂的消耗、提高锂金属沉积/剥离的可逆性是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关键挑战.目前,通过高容量正极材料预锂化结合现有电池制造工艺,设计适用于软包电池双盐电解液的体系,以及开发面向全固态电池的Ag-C负极等研究进展,推动了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快速发展.[展望]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性能指标距离商业化应用仍有显著差距.实验室的扣式电池到实用级软包电池的测试流程与参数需要标准化.利用多模态和原位表征技术来厘清锂沉积/剥离过程与界面形成机理,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工况下的可靠模型和修正训练,将有助于推动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内部复杂问题的快速、精准解析.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