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239+240)Pu和~(137)Cs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 作 者:
-
曹立国;
潘少明;
刘旭英;
徐仪红;
徐伟;
- 作者机构:
-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关键词:
-
柱状样沉积物;
239+240Pu活度;
137Cs活度;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
- 期刊名称:
- 地理科学
- 基金项目:
-
广西北部湾钚同位素的主要来源与迁移途径研究
应用Pu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土壤侵蚀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土地质量变化过程及生态安全响应
- i s s n:
- 1000-0690
- 年卷期:
-
2014 年
34 卷
01 期
- 页 码:
- 100-105
- 摘 要:
-
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采集沉积物柱状样SC07,通过测试沉积物柱样中239+240Pu和137Cs的活度,重点分析239+240Pu活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137Cs活度剖面的异同,以提取239+240Pu活度剖面中的信息。结果表明:239+240Pu活度剖面中存在与137Cs一致的1963年蓄积峰和1958年次蓄积峰,且两者呈较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765),表明在动力环境较强的河口地区,239+240Pu与137Cs仍可以反映相同的沉积过程。239+240Pu活度起始层位对应于1948年,而137Cs对应于1954年,表明239+240Pu具有更高的测试灵敏度。SC07柱状样中137Cs/239+240Pu的同位素比值比全球均值低,说明239+240Pu存在区域沉降来源。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