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15份紫叶紫苏品系叶片色素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作   者:
于二汝袁婷婷杨航向依李慧琳奉斌潘金卫林卫红
作者机构: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关键词:
农艺性状紫叶因子分析紫苏聚类分析色素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 s s n:
1002-1302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   码:
154-162
摘   要:
紫叶紫苏是我国药用、菜用紫苏的主要来源,为了促进紫叶紫苏的开发利用,针对从国内收集的15份紫叶紫苏,开展叶色生理基础研究和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份紫苏材料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含量分别为0.55~1.00 mg/L、0.26~0.46 mg/L、0.22~0.38 mg/L和0.22~0.67 U/g(以鲜质量计),叶上表面为紫绿色的紫苏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较低,叶上表面为紫色的紫苏花色苷含量高。紫苏生育期和15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4%~38.0%,以单株籽粒质量最大,其次为总穗数、叶片数和叶片质量,变异系数依次为33.3%、30.0%和28.0%。15份紫苏单株的叶片质量、枝干质量和籽粒质量分别为0.030~0.112 kg、0.222~0.468 kg、2.2~9.1 g。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紫苏生育期与单株籽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610);叶片数与枝干质量(r=0.67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586)。4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957%,分别代表紫苏生物产量、株型结构、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15份紫苏的综合因子得分介于-1.234~0.565之间,以C05最高。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紫苏分为早熟矮秆低产组、枝繁叶茂组、大叶高秆组、晚熟高产组4组,分别包含4、4、6、1份材料。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初步筛选出生物产量突出的C05、C11和C15作为叶用型紫苏,综合得分高的C09作为籽叶兼用型紫苏加以利用。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