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黑河中游地区水循环过程对土壤盐分特征的影响
- 作 者:
-
孟雪;
张娟;
郑一;
田勇;
吴鑫;
吴斌;
李金国;
王赛;
朱宰元;
- 作者机构:
-
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 关键词:
-
盐渍化;
灌溉;
黑河流域;
地下水;
土壤;
绿洲农业;
- 期刊名称:
- 生态环境学报
- 基金项目:
-
黑河流域中下游生态水文过程的系统行为与调控研究
- i s s n:
- 1674-5906
- 年卷期:
-
2015 年
07 期
- 页 码:
- 1108-1112
- 摘 要:
-
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壤盐渍化是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黑河流域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研究该地区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黑河的中游地区集中了流域内绝大部分人口和经济活动(以农业生产为主)。该研究对黑河中游地区表层土壤进行了全面采样,测定了土壤含盐量及其离子构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了表征盐渍化程度的第一主成分和表征碱化程度的第二主成分。结合地表-地下水耦合模拟的结果,探讨了研究区水循环过程对土壤盐分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黑河中游表层土壤的盐渍化程度较高,高台-金塔一带盐渍化最严重,含盐量最高可达31.4%,其次为酒泉北部和张掖南部地区,含盐量在0.20%~0.37%之间。黑河中游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与地下水埋深密切相关。总体而言,地下水埋深越浅,土壤含盐量的均值越高,而标准差越大。研究区土壤主要呈原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现象不显著。黑河中游土壤碱化程度较轻,碱化程度和盐渍化程度的空间分布呈反向关系。黑河中游的灌溉活动未造成显著的次生盐渍化,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碱化程度。与以往研究相比,该研究更全面地覆盖了黑河中游地区的代表性地点,并定量分析了区域水循环与土壤盐渍化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对于我国西部地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