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西天山乔霍特铜矿成矿背景与矿床成因探讨

作   者:
张喜范俊佳高俊董连慧江拓钱青
作者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矿床成因乔霍特铜矿成矿背景西天山VMS型铜矿床
期刊名称:
岩石学报
基金项目:
大地构造学
新疆那拉提山北缘早古生代Terskey洋演化的岩浆岩记录
i s s n:
1000-0569
年卷期:
2012 年 07 期
页   码:
2057-2073
摘   要:
本文对西天山乔霍特铜矿的围岩火山岩、矿化火山岩和矿石的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呈小岩株状侵入到火山岩地层中的辉绿岩进行了单颗粒锆石LA-ICP-MSU-Pb精确定年。研究表明,围岩火山岩为形成于岛弧区弧后拉张环境中的钙碱性火山岩,系受俯冲带中流体交代的地幔源区通过岩浆结晶分异而来,乔霍特铜矿成矿物质与围岩火山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辉绿岩单颗粒锆石LA-ICP-MSU-Pb定年获得281.0±1.9Ma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奥陶纪或更早时期,南天山洋向北侧中天山地体下俯冲,在乔霍特地区形成岛弧带,奥陶纪晚期(约450Ma)具I型花岗岩性质的岩浆侵位,形成了出露于矿区南侧的花岗闪长岩体;中-晚志留世(约430Ma),在浅海相岛弧区弧后盆地中火山喷发形成了巴音布鲁克组火山岩,与火山岩同期的火山喷流-沉积作用形成了乔霍特铜矿初始矿源层;志留纪后,南天山洋持续向北俯冲,于石炭纪末最终闭合,大洋岛弧火山与中天山古老陆块碰撞拼接,281Ma的辉绿岩呈小岩株状侵入到围岩火山岩地层中,初始矿体伴随南天山洋的持续俯冲及西天山增生造山作用受到了强烈的构造叠加改造,最终形成了空间上呈近东西向成群、成带与主控矿断裂近平行展布的矿体。乔霍特铜矿系发育于造山带中的VMS型矿床,应属火山喷流沉积+后期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是南天山洋俯冲、闭合及西天山增生造山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