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晚三叠世正长花岗岩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 作 者:
-
张明玉;
丰成友;
王辉;
李大新;
瞿泓滢;
刘建楠;
周建厚;
- 作者机构: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关键词:
-
地球化学;
祁漫塔格;
锆石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A型花岗岩;
- 期刊名称:
- 岩石矿物学杂志
- 基金项目:
-
- i s s n:
- 1000-6524
- 年卷期:
-
2018 年
02 期
- 页 码:
- 197-210
- 摘 要:
-
青海省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肯德可克矿区外围东部发育一正长花岗岩体,主要矿物组合为正长石(50%~60%)+石英(20%~30%)+斜长石(10%~20%)+黑云母(1%~5%)。其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17.9±1.7 Ma(MSWD=0.74,n=20),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与祁漫塔格地区铁多金属矿床基本同时形成。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具有高硅(Si O2=74.53%~75.28%)、富碱(K2O+Na2O=8.81%~8.95%)、富铁贫镁(Fe OT/Mg O=18.02~31.48)的特征,并具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04~0.05),富集Rb、Th、U、K、Ga,亏损Sr、Ba、Ta、P、Ti,显示其为准铝质A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锆石εHf(t)为2.0~12.4,平均6.4,显示其源区具有壳幔混合作用的特征,壳幔物质交换为区内铁多金属矿化提供了大量成矿物质。该正长花岗岩属A2型花岗岩,暗示其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构造体制,反映了祁漫塔格地区晚华力西-印支期造山旋回于晚三叠世由造山后期转为伸展阶段。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