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中国西北针茅草原的基本群落特征

作   者:
陆帅志乔鲜果赵利清王孜高趁光王静郭柯
作者机构: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莱顿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区系地理成分生活型群落分类西北针茅
期刊名称:
植物生态学报
i s s n:
1005-264X
年卷期:
2020 年 010 期
页   码:
1087-1094
摘   要:
西北针茅(Sripa sareptana var.krylovii)群系是亚洲中部地区特有的典型草原之一,也是生态适应性最广的草原类型,向东可以在呼伦贝尔高原与草甸草原重叠分布,向西可以在乌兰察布高原、天山等地区与荒漠草原形成复合分布,向南可分布至黄土高原与暖温带草原镶嵌分布,还可在青藏高原的东缘与高寒草原混生。该研究调查了中国西北针茅群系的主要植被类型,通过对117个样地的调查数据分析,量化描述了该群系的基本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西北针茅群系共有种子植物336种,分属于36科131属,物种数大于15的科有禾本科、菊科、豆科、蔷薇科、藜科和百合科;物种存在度等级划分中,Ⅰ级(0-20%)植物占比91.67%,多为群落中的偶见种或稀有种,最为常见的植物除西北针茅外,也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草(Koeleria cristata)、二裂委陵菜(Potemtilla bifurc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细叶韭(Allium tenuissimum)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等;生活型组成上以地面芽植物最多,占66.37%;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植物最多,占61.19%;区系地理成分以东古北极植物占优势,占33.33%。基于群落学-生态学分类原则,将西北针茅群系划分为6个群丛组,45个群丛。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