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外蒙料”绿松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

作   者:
陈全莉王海涛刘衔宇秦晨包德清
作者机构:
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珠宝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关键词:
外蒙料红外吸收光谱成分特征激光拉曼光谱绿松石
期刊名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基金项目:
基于矿物晶体化学的粘土矿物的风化淋滤与过渡状态结构研究
i s s n:
1000-0593
年卷期:
2020 年 07 期
页   码:
2164-2169
摘   要: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外形特殊的绿松石,体色多呈现浓度不同的蓝绿色,大部分表面都有大小不等的白色——浅蓝白色斑块和斑点,斑块界限模糊,部分品种表面有类似流纹的结构,外表与压制绿松石极为相似,这种绿松石原料主要产自于蒙古,市场上俗称"外蒙料"。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仪器, X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等测试方法对这类"外蒙料"绿松石的宝石学性质、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蒙料"绿松石样品整体外观呈浅蓝绿至深蓝绿色,颜色分布不均匀,表面常见白色或浅蓝白色分布不均一的斑块或斑点,内部常含有石英、长石、伊利石还有黄铁矿。其折射率约为1.60~1.62,相对密度约为2.43~2.76,低于我国湖北和安徽的绿松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大部分样品可见较微弱的蓝白色荧光,在短波紫外光下,荧光为惰性。"外蒙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均偏离绿松石理论化学成分值,w(Al_2O_3)在26.75%~30.30%之间,w(P_2O_5)在32.54%~36.40%之间,w(CuO)在6.99%~10.73%之间,w(FeO)在1.73%~4.39%之间, w(ZnO)在0.35%~2.93%之间,属于绿松石——锌绿松石类质同像系列靠近绿松石的端元,其中普遍含有一定量的SiO_2,质量分数可达2.38%~8.87%,这一特点与国内其他产地绿松石几乎不含或含有极微量的SiO_2不同。X射线粉晶衍射及红外吸收光谱显示,"外蒙料"中不均匀分布的颜色斑块的主要组成矿物均为绿松石,且整体未经优化处理,为天然绿松石。红外吸收光谱显示绿松石"外蒙料"的红外吸收光谱为结晶水、羟基水及磷酸根基团的振动光谱,与天然绿松石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一致。"外蒙料"绿松石中不同透明度及颜色的杂质矿物的激光拉曼光谱测试分析表明该绿松石中所含有的白色不透明杂质矿物为钠长石,白色半透明杂质矿物为石英,黄铜色具有金属光泽的杂质矿物为黄铁矿。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