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基于SRP模型的内蒙古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 作 者:
-
邰苏日嘎拉;
王永亮;
陈国栋;
李永春;
薛羽;
张永健;
杜雨春子;
杜银龙;
杨建雨;
- 作者机构:
-
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乌兰察布市气象局;
- 关键词:
-
主成分分析;
内蒙古;
鄂伦春地区;
地理探测器;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生态脆弱性;
SRP模型;
- 期刊名称:
- 中国地质
- i s s n:
- 1000-3657
- 年卷期:
-
2024 年
001 期
- 页 码:
- 234-247
- 摘 要:
-
【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生态脆弱性日益严峻,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了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鄂伦春地区从20世纪产业结构从狩猎业转变为农牧业以来,当地生态环境面临脆弱化的风险。本文通过对鄂伦春地区3期生态脆弱性评价,以期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 】以内蒙古鄂伦春地区为研究区,基于SRP模型,选取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和生态敏感性等3种类型14项指标,利用GIS空间主成分分析(SPCA)和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对鄂伦春地区2000、2010、2020年3期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时空演变和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整体为良好—轻度脆弱状态,一般性脆弱区在3年的分布面积大致相当,中度和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阿里河镇南部、乌鲁布铁镇南部、大杨树镇和古里乡,生态环境总体呈现恶化趋势。(2)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在2000—2010年间生态环境呈向良好发展趋势,在2010—2020年间生态环境遭受较大破坏,生态脆弱性明显增加,2020年首次出现重度生态脆弱区面积达111.72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0.51%,生态环境形式严峻。(3)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主要受生物丰度(D2)、景观多样性指数(D3)、高程(D5)、人口密度(D13)等因素影响,在2020年影响因子呈现更加多元化,蔓延度指数(D4)和年均降水量(D12)两个指标对当地生态脆弱性有较强的驱动作用,q值分别为0.737和0.568。【结论 】鄂伦春地区2000、2010、2020年3期生态脆弱性总体呈现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显著特征,在2000—2010年间生态环境向良好发展,在2010—2020年间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受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驱动导致。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