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珠三角城市化对气温时空差异性影响

作   者:
吴子璇张强宋长青张芬朱秀迪孙鹏范科科余慧倩申泽西
作者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珠三角城市化气温站点划分方法
期刊名称:
地理学报
基金项目:
地表过程模型与模拟
流域水循环与水资源演变
精细时空尺度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对洪水响应机制及未来洪水风险预估
水文干旱驱动因子定量识别及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研究-以颍河为例
i s s n:
0375-5444
年卷期:
2019 年 74 卷 11 期
页   码:
2342-2357
摘   要:
利用1967-2015年珠江三角洲21个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根据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夜间灯光数据等数据集划分城市和郊区站点类型,在此基础上,对比不同时空尺度城市站和郊区站气温变化,分析了城市化对气温影响的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①1967-2015年,珠三角地区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显著升高,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速率最高,分别是平均气温的1.05~1.16倍和平均最高气温的0.95~1.32倍。其中,年平均气温变化速率的季节差异普遍表现为秋冬季节增温最强,增温速率均高于0.3℃/10a,春夏季节增温较弱,增温速率最低为0.16℃/10a。②利用城市和海表温度对比研究城市化效应,受城市化影响,珠三角年平均气温的增温趋势是0.096℃/10a。③利用城市和郊区对比研究城市化效应,1967-2015年城市化对城区的气温升高具有显著贡献,而且城市化对平均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增温的贡献率最大。其中,城市化对年平均气温变化的贡献率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夏冬季节较强,贡献率高于11.8%,春秋季节较弱,贡献率最低仅为4.46%。④站点划分方法,城市化发展不同阶段及研究时间尺度的选择均导致城市化增温效应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不同站点分类方法多指示城市化对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率最强,最高可达到38.6%。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