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美国法上的反向假冒规则及其启示

作   者:
张振锋
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署名权反向假冒商誉《兰哈姆法》商标权
期刊名称:
电子知识产权
i s s n:
1004-9517
年卷期:
2022 年 010 期
页   码:
63-92
摘   要:
反向假冒是我国《商标法》规定的商标侵权行为之一.不过,理论和实务中对于这种行为的对象范围和判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加框链接、"去水印"等"疑似"反向假冒行为的出现,又为理解与适用反向假冒规则提出了新的挑战.反向假冒规则源于美国的司法实践,因而梳理美国反向假冒规则的演进过程对于深入理解该规则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反向假冒规则整体经历了由"对象范围宽泛、判断标准严格"向"对象范围狭窄、判断标准宽松"的转变.Smith案将反向假冒的判断标准从基于行为效果转变为基于行为本身,降低了其认定门槛.Dastar案则禁止在智力成果领域适用反向假冒规则,限制了其适用范围.对美国法的研究表明:智力成果是反向假冒规则的重要对象,保护商誉则是该规则的本质目的,我国应构建"对象范围宽泛、判断标准严格"的反向假冒规则.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