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华南纳庆剖面早二叠世沉积记录对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响应
- 作 者:
-
刘孟凯;
房强;
吴怀春;
黄文韬;
时美楠;
张世红;
杨天水;
李海燕;
- 作者机构: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 关键词:
-
晚古生代冰期;
海平面变化;
超长斜率旋回;
早二叠世;
米兰科维奇旋回;
- 期刊名称:
- 第四纪研究
- i s s n:
- 1001-7410
- 年卷期:
-
2023 年
43 卷
006 期
- 页 码:
- 1526-1537
- 摘 要:
-
早二叠世晚期发生了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的冰川消退事件,地球气候经历了由冰室向温室的转变.然而,低纬度地区对此次气候变化的响应细节仍存较多疑问.华南板块在早二叠世位于古特提斯洋中,发育连续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Fe元素含量作为古气候替代指标,对贵州省罗甸县纳庆剖面392.3 m至487.9 m的下二叠统亚丁斯克阶-空谷阶四大寨组进行旋回地层学研究.频谱分析显示研究段具有显著的7.46~10.46 m、2.01~3.15 m、0.46~0.68 m、0.27~0.39 m谱峰,其比例约为26.7∶7.8∶1.7∶1,与利用La2004模型推算的早二叠世天文轨道周期比例(23.9∶7.4∶1.9∶1)基本一致.利用405 ka偏心率校准的Fe元素序列存在405 ka、117ka、90 ka、30.1~35.8 ka、15.6~22.9 ka周期信号,表明沉积记录受到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估算出研究段的平均沉积速率为2.15 cm/ka,构建了 288.1 Ma至282.9 Ma,持续时间约为5.16 Ma的高分辨率天文年代标尺.研究证实周期约为1.36 Ma的超长斜率旋回控制了海平面的升降,但其控制机制在冰室和温室两种气候状态下并不相同.超长斜率旋回在冰室状态下通过控制高纬度冰川消长影响海平面变化;在温室状态下,斜率旋回或通过影响大陆含水层控制海平面升降.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