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GmRf1的精细定位
- 作 者:
-
郭凤兰;
林春晶;
王鹏年;
杨绪磊;
吴铮;
彭宝;
赵丽梅;
张春宝;
- 作者机构: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 关键词:
-
大豆;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分子标记;
- 期刊名称: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i s s n:
- 1672-1810
- 年卷期:
-
2022 年
23 卷
002 期
- 页 码:
- 518-526
- 摘 要:
-
目前大豆杂交育种主要依赖于以细胞质雄性不育(CMS,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为基础的"三系"法,这其中恢复系的选育至关重要.恢复基因的有无和恢复能力的强弱主要通过被测恢复系与不育系测交后代F1的育性确定,既耗时又费力.若能定位和克隆恢复基因(Rf,restorer-of-fertility)用于恢复系的鉴定或辅助选育,将大幅提高选育效率.本研究以大豆CMS-RN型不育系JLCMS204A为母本与含有未知Rf基因的恢复系父本JLR230进行杂交获得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通过花粉育性鉴定,明确了该恢复系所含恢复基因受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符合单基因配子体遗传模式;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对双亲、可育和半不育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该基因位点位于16号染色体上;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分析,初步将该基因定位于标记BARCSOYSSR 16_1069和 BARCSOYSSR 16 1076之间,命名为GmRf1.利用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dCAPS,derived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标记、插入缺失(InDel,insertion-deletion)标记和序列标签位点(STS,sequence tag site)标记,进一步精细定位,最终将GmRf1定位在标记dCAPS-1和BARCSOYSSR 16_1076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 cM和0.3 cM.与ZH13 v2.0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发现,GmRf1位于16号染色体32 708 896~32 932 950 bp之间,物理距离约为224.1 kb.本研究为今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含GmRf1基因位点的恢复系和克隆GmRf1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