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养马岛附近海域藻华期间有色溶解有机质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 作 者:
-
吕孝清;
高学鲁;
赵建民;
刘永亮;
王斌;
杨波;
谢磊;
张乃星;
- 作者机构:
-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关键词:
-
生物可利用性;
吸收光谱;
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
EEMs-PARAFAC;
浮游植物;
- 期刊名称:
- 海洋科学
- i s s n:
- 1000-3096
- 年卷期:
-
2023 年
47 卷
006 期
- 页 码:
- 30-41
- 摘 要:
-
本研究利用吸收光谱和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研究了养马岛附近海域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浓度、组成、来源和生物可利用性,并估算了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对CDOM及具有生物可利用性CDOM的贡献.结果表明,表、底层海水中CDOM浓度(以吸收系数 a350 计)平均值分别为 1.62±0.42 m?1 和 1.30±0.47 m?1,光谱斜率(S275-295)平均值分别为 0.022±0.003 nm?1 和 0.023±0.003 nm?1.利用PARAFAC模型识别出 4 种荧光组分,分别为陆源类腐殖酸C1、类色氨酸C2、类酪氨酸C3 和微生物源类腐殖酸C4.荧光指数(FIX)、腐殖化指数(HIX)和生物指数(BIX)显示,CDOM受陆源输入和海洋自生源的综合影响.降解实验结果显示,表、底层海水中生物可利用性CDOM百分比(%?a350)平均值分别为(23.36%±17.94%)和(8.93%±20.30%).C1、C2 和C4 组分的荧光强度在培养之后降低,而C3 组分的荧光强度上升.各荧光组分生物可利用性依次递减的顺序为:%ΔC1(23.75%±8.96%)>%ΔC4(20.83%±11.71%)>%ΔC2(11.67%±38.87%)>%ΔC3(?29.61%±39.90%),显示培养之后CDOM的平均分子量和腐殖化程度降低.表层海水中a350、%Δa350 与Chl a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可以估算出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对 CDOM 的贡献为 36.9%,对具有生物可利用性CDOM的贡献为 85.0%.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